桃花扇(34 / 38)
“这是乡会试的房墨,每年都要选一部的。”
“目下访拿逆党,功令森严,你是书商,总识得字,难道不看朝报?”
朝报是看的,只为陈定生、吴次尾是大名士,当朝显宦,无不尊礼,所以蔡益所也就不放在心上。如今看阮大铖翻脸要公事公报,不由得有些着慌。
“哼!谅你也无言可答。还不从实招来,为何容留逆党选书?”
“这不干小人的事。”蔡益所心想,且先自己脱身事外,将来才好在外面设法营救陈定生、吴次尾,所以便推脱着说,“是两位相公自己走了来的。”
“如今在哪里?”
蔡益所倒还想遮掩,偏巧陈定生推开楼窗望了一下,便有认得他的人多嘴,手一指说:“那不是陈相公?”
“原来就在你楼上。好得很!坊官!”阮大铖说道,“你派人看守,不许走脱一个。访拿逆党是镇抚司的专责,速速派人去递报单,叫他派校尉来拿人。”
说完,便上轿要走,轿夫刚抬上肩,只听有人喊道:“停!停!”
停下来一看,是陈定生、吴次尾、侯方域。他们在楼上听得阮大铖的话,大为生气,联袂赶来,要跟他讲理。
彼此虽从未叫应过,却都是认识的,但彼此亦都装作不识。首先是陈定生抗声说道:“我们有何罪过,要派人看守?你这位老先生,不畏天地鬼神了?”
阮大铖十分沉着,“为何动公愤?”他拱一拱手,“请教三位尊姓大名。”
一个个坦然报了名字: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
“原来就是你们三位。”阮大铖得意地看一看自己的蟒袍玉带,“下官阮大铖。三位都来认一认。”
看他这副得意忘形的小人神态,吴次尾斜睨着他说:“原来你就是阮胡子!敢莫想来报仇?”
“管他报仇不报仇?”陈定生便来扯住轿杠,“拉他到朝门外,讲讲他素日的行径。”
“不要忙!”阮大铖冷笑,“自然有你们讲的地方。那不是来了?”
抬眼一看,四名着白靴的镇抚司校尉,手持锁链铁尺,一阵风似的赶了来。陈定生将手一松,阮大铖的轿子飞快地抬走了。
“谁是蔡益所?”领头的校尉问。
“在下便是。”蔡益所问,“有何贵干?”
“我们是‘驾上’来的。快领着拿人。”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所以锦衣卫镇抚司自称“驾上”,捕人的文书便叫“驾帖”。此时却不曾带驾帖来,只说:“拿陈、吴、侯三个秀才。”
“都在这里。有话过来说。”
镇抚司校尉向来不讲理,也不容人分辩。陈定生的话还没有完,一条链子已经飞了过来,套在颈项上了。
“到衙门里去说!”
三个人都被锁拿走了。正好苏昆生来探望,听蔡益所一说经过,匆匆忙忙赶到锦衣卫去打听消息。
这一案归锦衣卫的仪正张薇管。此人的父亲叫张可大,曾任登莱镇总兵官。毛文龙叛变时,他与巡抚孙元化双双被害。由于这殉国的功绩,张薇被授为锦衣卫千户,积资升到仪正。虽是武官,而且锦衣卫多行丧天害理之事,但这张薇却是出淤泥而不染,平日正直慕义,喜亲翰墨。眼看朝政日非,在郊外修起三间松风阁,正在做弃官归隐之计。就为了周镳、雷演祚一案,马、阮挟仇,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张薇深知其冤,打算相机援救,因而迁延未决。
这时听说拿到三名逆党,不敢怠慢,升堂提人,一看都是衣冠楚楚、书味盎然的人,便叫:“拿报单来看。”
报单上只说:有人结社朋谋,替周镳、雷演祚行贿打点。只看这个案由,心里明白,又是冤屈的案子。
“你们叫什么名字?因何结社谋逆?” ↑返回顶部↑
“目下访拿逆党,功令森严,你是书商,总识得字,难道不看朝报?”
朝报是看的,只为陈定生、吴次尾是大名士,当朝显宦,无不尊礼,所以蔡益所也就不放在心上。如今看阮大铖翻脸要公事公报,不由得有些着慌。
“哼!谅你也无言可答。还不从实招来,为何容留逆党选书?”
“这不干小人的事。”蔡益所心想,且先自己脱身事外,将来才好在外面设法营救陈定生、吴次尾,所以便推脱着说,“是两位相公自己走了来的。”
“如今在哪里?”
蔡益所倒还想遮掩,偏巧陈定生推开楼窗望了一下,便有认得他的人多嘴,手一指说:“那不是陈相公?”
“原来就在你楼上。好得很!坊官!”阮大铖说道,“你派人看守,不许走脱一个。访拿逆党是镇抚司的专责,速速派人去递报单,叫他派校尉来拿人。”
说完,便上轿要走,轿夫刚抬上肩,只听有人喊道:“停!停!”
停下来一看,是陈定生、吴次尾、侯方域。他们在楼上听得阮大铖的话,大为生气,联袂赶来,要跟他讲理。
彼此虽从未叫应过,却都是认识的,但彼此亦都装作不识。首先是陈定生抗声说道:“我们有何罪过,要派人看守?你这位老先生,不畏天地鬼神了?”
阮大铖十分沉着,“为何动公愤?”他拱一拱手,“请教三位尊姓大名。”
一个个坦然报了名字: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
“原来就是你们三位。”阮大铖得意地看一看自己的蟒袍玉带,“下官阮大铖。三位都来认一认。”
看他这副得意忘形的小人神态,吴次尾斜睨着他说:“原来你就是阮胡子!敢莫想来报仇?”
“管他报仇不报仇?”陈定生便来扯住轿杠,“拉他到朝门外,讲讲他素日的行径。”
“不要忙!”阮大铖冷笑,“自然有你们讲的地方。那不是来了?”
抬眼一看,四名着白靴的镇抚司校尉,手持锁链铁尺,一阵风似的赶了来。陈定生将手一松,阮大铖的轿子飞快地抬走了。
“谁是蔡益所?”领头的校尉问。
“在下便是。”蔡益所问,“有何贵干?”
“我们是‘驾上’来的。快领着拿人。”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所以锦衣卫镇抚司自称“驾上”,捕人的文书便叫“驾帖”。此时却不曾带驾帖来,只说:“拿陈、吴、侯三个秀才。”
“都在这里。有话过来说。”
镇抚司校尉向来不讲理,也不容人分辩。陈定生的话还没有完,一条链子已经飞了过来,套在颈项上了。
“到衙门里去说!”
三个人都被锁拿走了。正好苏昆生来探望,听蔡益所一说经过,匆匆忙忙赶到锦衣卫去打听消息。
这一案归锦衣卫的仪正张薇管。此人的父亲叫张可大,曾任登莱镇总兵官。毛文龙叛变时,他与巡抚孙元化双双被害。由于这殉国的功绩,张薇被授为锦衣卫千户,积资升到仪正。虽是武官,而且锦衣卫多行丧天害理之事,但这张薇却是出淤泥而不染,平日正直慕义,喜亲翰墨。眼看朝政日非,在郊外修起三间松风阁,正在做弃官归隐之计。就为了周镳、雷演祚一案,马、阮挟仇,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张薇深知其冤,打算相机援救,因而迁延未决。
这时听说拿到三名逆党,不敢怠慢,升堂提人,一看都是衣冠楚楚、书味盎然的人,便叫:“拿报单来看。”
报单上只说:有人结社朋谋,替周镳、雷演祚行贿打点。只看这个案由,心里明白,又是冤屈的案子。
“你们叫什么名字?因何结社谋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