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35 / 3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犯生陈贞慧,南直隶宜兴人。不合在蔡益所书坊选书,并无别情。”
  “犯生吴应箕,”吴次尾接着也说,“南直隶贵池人。不合与陈贞慧同事,并无别情。”
  “你呢?”张薇指着侯方域问,“你叫什么名字?也是一起选书的吗?”
  “不是。犯生叫侯方域——”
  “你就是侯方域?”
  “是!”侯方域说,“犯生河南归德府人,游学到京,与陈贞慧、吴应箕文字旧交,才来拜望。一同被拿,并无别情。”
  “你可曾题过一幅蓝田叔的画?”
  “啊!”侯方域想起来了,原来张薇就是张瑶星,便点点头说,“是的。”
  “失敬了!”问官向犯人拱手,“前日所题《桃源图》大有见解,领教,领教!这事与你无干。请一边等候。”
  “多谢开脱。”侯方域长揖说道,“我这两位知交,原属无辜,并求开释。”
  “陈、吴两位,我慕名亦久。待传了蔡益所来,我自有道理。”
  于是吩咐“押候”,暂且退堂。侯方域原可恢复自由,但同在患难,不肯独善其身,陪着陈定生和吴次尾,一起被押在锦衣卫。
  狱中一住半月,毫无动静,侯方域知道,这是出于张薇的维护。而掌管锦衣卫刑狱的镇抚司冯可宗,也算是良心未泯的人,所以网开一面,不加刑罚。但消息隔绝,吉凶莫卜,这份闷得透不过气来的滋味,也着实难受。
  侯方域唯有觅句排遣,一日一诗,没有纸笔记载,寻块石头磨尖了当铁笔,都刻在墙上。刻到第二十天上,狱卒敲敲铁栅围喊道:“侯相公,有你的相好来会你。”
  抬眼看时,一张麻脸,正是衔命投书,一别多时的柳敬亭。
  “柳老,柳老,”侯方域惊喜交集,“想不到是你来相访,却又是在这里相会!”他又急急问道:“外面消息如何?”
  柳敬亭带来的消息很不好,宁南侯左良玉,终于举兵东下。是他的门客胡以宁的献计——为了师出有名,胡以宁假造了系在狱中的“太子”的血书手诏,诏令率师救驾。左良玉亦假作奉诏,设坛而哭,洒血誓师,然后领兵自武昌顺流而下,中军座船上挂起两面旗子,一写着“清君侧”,一面写着“定储位”。
  由武昌到南都,必须经过九江,这是一道紧要关口。怕九江总督袁继咸阻挠,胡以宁便又以“故人”的身份,带着假血诏到九江,骗袁继咸出兵会师。这样部署好了,才一面上疏论劾马士英和阮大铖的罪状,一面传檄各处,表明兴兵原因,说是“本藩先帝旧臣,招讨重任,频年痛心疾首,愿为鼎边鸡犬以无从。此日履地载天,誓与君侧豺狼而拼命”。自道“申明仁义之令闻,首严焚戮之隐祸。不敢妄杀一人,以伤天心;不敢怠忽一日,以忘王室。义旗所指,正明为人臣子,不忘君父之心。天意中兴,必有间世英灵,矢翼皇明之运。泣告先帝,揭此心肝,愿斩贼臣之首,以复九京;还收阮奴之党,以报四望”。
  “贼臣”马、阮,自然大惧。同时警报亦不止长江上游一处,北面南下的清兵,自归德分道,一路向亳州,一路攻碣山、徐州,八百里间,没有一处抵挡的官兵。在前线的史可法,告警的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南都。
  但是,马士英所能调动的人马,都派到西面去了,黄得功、刘良佐各离原来的防区,堵截左良玉。另外,以朱大典为兵部尚书,方国安佩镇南将军印,为前敌总指挥。因此,对于史可法的乞援,置之不理。
  于是,史可法的话说到尽头了:“上游不过欲除君侧之奸,原不敢与君父为难。若北兵一至,君社可虞,不知辅臣何意,蒙蔽至此?”所谓“辅臣”,正是“君侧之奸”,是左良玉所在清除的对象,当然先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要紧,所以任令清兵如入无人之境,攻占亳州,继下泗州,渡过淮河,长驱直入。正行军到天长的史可法,率随骑数骑,仓皇回到扬州,闭城作固守之计。
  左良玉兵到九江,约了袁继咸在湖口相会,共商入京之计。哪知筵宴初起,只见九江城内,火光烛天,左、袁二人大惊失色,赶紧传令打听——是袁继咸的部将郝效忠、郭云凤,勾结左良玉的养子左梦庚,纵兵大掠九江,放起一把大火。
  但是,来探报的人,却是袁继咸部下,只说是左梦庚领兵攻破了九江。
  左良玉原知道他这个养子,有不逞之心,一路约束,而终于还是闯出祸来——这个祸闯得不小,不但檄文上的那些话,完全落空,论眼前便对袁继咸无法交代,急痛之下,口吐狂血。衰病侵寻的七十老翁,何堪受此打击,顿时奄奄一息了。
  “逆子,逆子,陷我为反叛之臣!临侯,”他执着袁继咸的手,凄然垂泪,“我负你了。”
  话完气绝。所有人马归左梦庚统率,他劫持袁继咸东下,在坂矶为黄得功阻遏了攻势。然而马士英还是不放心。
  四月十九,弘光帝召集“御前会议”,研商战略。马士英仍旧坚持主防左军,但是请求备兵淮扬的却占绝大多数。
  “左良玉原不该兴兵进逼,不过看他当初本上意思,原不曾反叛。如今该守淮扬。”弘光帝很有决断地加了一句,“江防兵不可撤!”
  话刚完,马士英满面通红地抬起头来,指着主守淮扬的那班臣子,厉声说道:“这些都是左良玉父子的死党!他们蛊惑陛下,其言绝不可听。臣已调黄得功、刘良佐从江北渡江,防守采石矶。宁可君臣都死于清,不可死在左军手里。”他瞪大了双眼,患了失心疯似的狂喊:“有异议者斩!”
  君臣相顾失色,一场“御前会议”就此草草终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