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0 / 30)
“姥姥,你怎么啦?”阿娃又焦急又生气地,“有话不肯痛痛快快地说,总喜欢绕些无用的弯子!”
“你是真不明白?真不明白我的想法?你以为你这一入川,我还指望着你回来?”
原来为此!阿娃平静下来了,“我一定回来!”她说,“随你老人家信不信。”
于是,李姥困惑地沉默了。
“我没有忘记我设下的誓:‘婚嫁行止,听凭姥姥做主。若是心不应口,违逆姥姥的意思,神鬼不容,必遭天谴。’”她朗朗地念着。于是李姥执着阿娃的手,停睛注视,扁瘪的嘴唇,不住翕动着,像有一句话,不想说而又不能不说似的,显得极其吃力。
内心坦然的阿娃问道:“姥姥,你有话尽管说出来,我要你完全相信我,我才去,我不要人在路上,你在家里嘀嘀咕咕,大家都不安。”
“不是我不相信你。”李姥说,“咱们好像应该重新想一想。看样子,一郎倒是一片真心,你有这样一个扬眉吐气,做诰命夫人的机会,丢掉了也可惜!”
“姥姥,你这话错了!”阿娃以平静但极坚定的声音说,“我救一郎,帮他上进,不是为了我自己想做诰命夫人。”
“我知道,我知道。”李姥不断地点着头说,“不过既然到了这么意想不到的地步……”
“也无所谓意想不到。”阿娃打断她的话说,“一郎早有过这样的表示了。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表示,才值得拉他一把。”
“现在该他拉你一把了。”李姥说,“三曲还未出过这么体面的事——你,你不必顾我!你年纪还轻,我想了又想,不忍把你埋没在三曲。阿娃,你听我的话,跟了一郎去吧!”
李姥说是这样说,声音却已有些哽咽了,眼圈红红的,仿佛如那一别不知何年再见的样子。
阿娃从心底深处泛起安慰和感激。到头来,李姥还是为她的终身设想的,这份恩情更进一步证明了李姥确是拿她当亲生女儿看待,但也就是这份恩情,唤起了她更强的责任感。看到李姥那泫然欲涕的神情,料想分别以后,她那有限的岁月,必都是以泪洗面的日子。因此她再一次自誓,一定要好好侍奉李姥的余年。
于是,她心念一动,郑徽说在署外替李姥另行安顿,这是不是可以考虑的呢?
不!她很快地自我否定了。为了郑徽的前途,她应该远远避着他——有她在一起,他将在世族豪门的圈子中被隔绝,甚至使他们父子间的裂痕,永远没法弥补。
她愿意承受一切委屈,那完全是出自她的衷心的。受尽委屈也还是有代价,那可以尽了她的责任,在此以前是对郑徽的责任,在此以后是对李姥的责任。
这样想着,她内心充满了庄严恬适的感觉,俯仰不愧于天地,此心贴然,正就是安身立命之道。
“姥姥!”她以极清朗的声音说,“我是拿定主意不离开你了,不过这得到我从川边回来以后。”
“一郎心里,你总也明白,说分手就分手,本也太难了些,一路上我可以劝劝他,让他慢慢死了心,也好过些。这是我对他最后的一点责任,你老人家一定得答应我。”
说着,她站了起来,表示没有折中的余地。李姥一看这样子,什么话也不用多说了,点点头慨然允许。
这下,阿娃倒重新坐了下来,“一来一往怕得三个月。”她说,“我把绣春留在家,照应门户。要不然,再把刘三姨请了来给你做伴?”
“这你不用管了。”李姥说,“倒是你在路上,没有个得力的人,我不放心。”
“我把小珠带去。”
“回来呢?就你跟小珠两个人,怎么行?说不得只好让张二宝多辛苦一趟,把你们送回来以后,再到成都去投奔一郎。”
“嗯。就这样办。”
“这多了一个人,路费得多带些。”李姥从枕匣中取出一串钥匙,拣出一个指点给阿娃,“你开我床后那口箱子,多拿些!”
这等于是李姥毫无保留,尽行交付的表示。阿娃把那串沉甸甸的钥匙接到手里,觉得双肩上多了副担子,从此这个家以及这个家的传统,都由她接收过来了。
有片刻的迟疑,她终于还是去开了箱子。箱中黄白累累,一个钿盒中装满了珍奇的首饰,另外还有将近一千贯的大唐宝钞。这就是李姥半生的居积,足以安度余年——阿娃以前的估计是对的,过去那一切质典度日,看来十分艰窘的样子,都是有意做作为她而发的。
她估量了一下,取了五十贯钱,仍旧把箱子锁好。抬起头来,只见李姥面朝里卧,不闻不问。她也不说拿了多少钱,只轻轻把钥匙放在枕匣边,便管自己退了出来。
“怎么样?”一回到卧室,郑徽便急急地问。 ↑返回顶部↑
“你是真不明白?真不明白我的想法?你以为你这一入川,我还指望着你回来?”
原来为此!阿娃平静下来了,“我一定回来!”她说,“随你老人家信不信。”
于是,李姥困惑地沉默了。
“我没有忘记我设下的誓:‘婚嫁行止,听凭姥姥做主。若是心不应口,违逆姥姥的意思,神鬼不容,必遭天谴。’”她朗朗地念着。于是李姥执着阿娃的手,停睛注视,扁瘪的嘴唇,不住翕动着,像有一句话,不想说而又不能不说似的,显得极其吃力。
内心坦然的阿娃问道:“姥姥,你有话尽管说出来,我要你完全相信我,我才去,我不要人在路上,你在家里嘀嘀咕咕,大家都不安。”
“不是我不相信你。”李姥说,“咱们好像应该重新想一想。看样子,一郎倒是一片真心,你有这样一个扬眉吐气,做诰命夫人的机会,丢掉了也可惜!”
“姥姥,你这话错了!”阿娃以平静但极坚定的声音说,“我救一郎,帮他上进,不是为了我自己想做诰命夫人。”
“我知道,我知道。”李姥不断地点着头说,“不过既然到了这么意想不到的地步……”
“也无所谓意想不到。”阿娃打断她的话说,“一郎早有过这样的表示了。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表示,才值得拉他一把。”
“现在该他拉你一把了。”李姥说,“三曲还未出过这么体面的事——你,你不必顾我!你年纪还轻,我想了又想,不忍把你埋没在三曲。阿娃,你听我的话,跟了一郎去吧!”
李姥说是这样说,声音却已有些哽咽了,眼圈红红的,仿佛如那一别不知何年再见的样子。
阿娃从心底深处泛起安慰和感激。到头来,李姥还是为她的终身设想的,这份恩情更进一步证明了李姥确是拿她当亲生女儿看待,但也就是这份恩情,唤起了她更强的责任感。看到李姥那泫然欲涕的神情,料想分别以后,她那有限的岁月,必都是以泪洗面的日子。因此她再一次自誓,一定要好好侍奉李姥的余年。
于是,她心念一动,郑徽说在署外替李姥另行安顿,这是不是可以考虑的呢?
不!她很快地自我否定了。为了郑徽的前途,她应该远远避着他——有她在一起,他将在世族豪门的圈子中被隔绝,甚至使他们父子间的裂痕,永远没法弥补。
她愿意承受一切委屈,那完全是出自她的衷心的。受尽委屈也还是有代价,那可以尽了她的责任,在此以前是对郑徽的责任,在此以后是对李姥的责任。
这样想着,她内心充满了庄严恬适的感觉,俯仰不愧于天地,此心贴然,正就是安身立命之道。
“姥姥!”她以极清朗的声音说,“我是拿定主意不离开你了,不过这得到我从川边回来以后。”
“一郎心里,你总也明白,说分手就分手,本也太难了些,一路上我可以劝劝他,让他慢慢死了心,也好过些。这是我对他最后的一点责任,你老人家一定得答应我。”
说着,她站了起来,表示没有折中的余地。李姥一看这样子,什么话也不用多说了,点点头慨然允许。
这下,阿娃倒重新坐了下来,“一来一往怕得三个月。”她说,“我把绣春留在家,照应门户。要不然,再把刘三姨请了来给你做伴?”
“这你不用管了。”李姥说,“倒是你在路上,没有个得力的人,我不放心。”
“我把小珠带去。”
“回来呢?就你跟小珠两个人,怎么行?说不得只好让张二宝多辛苦一趟,把你们送回来以后,再到成都去投奔一郎。”
“嗯。就这样办。”
“这多了一个人,路费得多带些。”李姥从枕匣中取出一串钥匙,拣出一个指点给阿娃,“你开我床后那口箱子,多拿些!”
这等于是李姥毫无保留,尽行交付的表示。阿娃把那串沉甸甸的钥匙接到手里,觉得双肩上多了副担子,从此这个家以及这个家的传统,都由她接收过来了。
有片刻的迟疑,她终于还是去开了箱子。箱中黄白累累,一个钿盒中装满了珍奇的首饰,另外还有将近一千贯的大唐宝钞。这就是李姥半生的居积,足以安度余年——阿娃以前的估计是对的,过去那一切质典度日,看来十分艰窘的样子,都是有意做作为她而发的。
她估量了一下,取了五十贯钱,仍旧把箱子锁好。抬起头来,只见李姥面朝里卧,不闻不问。她也不说拿了多少钱,只轻轻把钥匙放在枕匣边,便管自己退了出来。
“怎么样?”一回到卧室,郑徽便急急地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