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8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凶肆专门替人家办丧事。大唐的丧葬讲究得很,讲究得“吊者大悦”。寻常人家死了父母,先不服丧,等一切排场准备好了,方始发讣。到了下葬的日子,亲戚朋友都来执绋,死者入土为安,活人痛饮一场,名为“出孝”。
  若是王公贵人家的丧事,那又大不相同。出殡时,几里路长的仪仗执事、明器、假人假马,朱丝彩绣的灵车,各色各样的丧乐,以及专门唱来给观众听的挽歌。此外,还有亲友的路祭,可能比丧家的仪仗更能吸引观众,丈把高的纸糊的房子,内中安置着用面粉捏成、栩栩如生的假人、假花,数十尺高的祭帐以外,还有雕金饰画的大祭盘,盘中刻木为戏。最有名的一次是范阳节度使送太原节度使辛云京下葬的祭盘,戏文是尉迟恭突厥斗将、汉高祖鸿门大宴,机关操作,人物都能活动。披麻戴孝的辛家子弟,都住了哭声,拉开白布孝帷,看得出了神。看完,辛云京的大儿子说:“祭盘好得很!赏马两匹。”
  这些就都是凶肆的杰作。自然也有凄惨的一面,穷途末路,病势垂危的异乡人,常被送到凶肆去等死。郑徽就是这样被刘伯守送到西市凶肆去的。在刘伯守看,郑徽的病,决计好不了,他不能让郑徽死在他家里,就只好以两贯钱的代价,托凶肆替郑徽料理后事了。
  用两贯钱来料理身后,再省俭也是不够的,但类此情形,凶肆中人等于行善,不能算作一件生意,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把郑徽放在后院一间残破的空屋里,听其自然。
  倒是那里的几个工人,对郑徽产生了兴趣,因为像这种“等死”的“活尸”,差不多完全是异乡落魄,病倒在西市的旅舍中,最后看看没有希望了,旅舍主人才把他移交到凶肆来,由好好的人家送来的,几乎绝无仅有。其次,由旅舍中送来的那些人,都不是什么好出身,而这姓郑的,据说是名门巨族的子弟,并且是落第的举子,这就太不寻常了!
  一半出于好奇,一半出于尊敬,那些工人很关心郑徽的生死,川流不息地来探视,有人替他喂几口茶汤,有人替他扫扫屋子,无形中照顾得很周到。
  其中一个叫冯大的最热心,他根据过去的经验,断言郑徽绝不会死。冯大也识得些药性,弄了几味发汗解热的药,浓浓地煮了一碗,找个同伴帮着把郑徽的牙关撬开,拿那碗药灌了下去。
  这真是“死马当活马医”,医死了,不会有人跟他办交涉;医好了,救人一命,是阴功积德。冯大的打算是对的。
  到了晚上,奄奄一息的郑徽,居然能睁开眼来说话了,虽然声音极其微弱,但确可证明他已清醒得能够表达他的意思了。
  “这是什么地方?”他问。
  冯大怕吓了他,不敢说是凶肆,“是西市旅舍,刘家派人把你送来的。”
  “我饿了!”这是他的第二句话。
  “好,好!”冯大非常高兴地答应着,“我马上弄东西你吃。”
  他弄来一碗米汤,吹凉了喂郑徽吃完。凶肆的工人听说郑徽的病势大有转机,认为是个奇迹,纷纷到后院来探望,甚至于把凶肆的主人也惊动了。
  “这个人不会死了!”冯大对主人说,“你老把他买棺材的那两贯钱,拿出来替他治病吧!”
  凶肆主人慨然允许,冯大和那些工人也都捐了钱,一共凑成五贯,存在凶肆主人那里,替郑徽延医服药,病势一天一天地减轻了。
  郑徽和冯大交成朋友——实在是他把冯大看成亲人。他不大去想过去的一切,一想就会五中如焚、头痛欲裂,无法想得下去。因此,他也无法跟冯大谈他的往事。他心中一日几遍浮现这一个感觉: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得从头做起。
  然而,正像婴儿一下地就会哭一样,随着他的再生,仿佛自先天中只带来了浓重的忧郁。他很少说话,也从不离开那后院,白天痴痴地望着白云,晚上怔怔地对着孤灯,只不断在想:什么叫人?什么叫我?我这个感觉是怎样来的?我未生以前在何处?已死之后,可有另一个我?
  这一连串的怪念头,他一个也解答不了。但是,他仍旧愿意漫无边际地去想。他也常常想到远在南方的父母,而在感觉中仿佛幽明异路,抱恨终天,永远也见不到了。因此,回忆中的白发双亲的音容笑貌,为他所勾起的不是孺慕,而是悲痛。
  初秋了,早晚已大有凉意,郑徽身上还是单衣服,受不了寒,常有些咳嗽。
  冯大替他买了件夹衣,又说:“郑老弟,你身体也快复原了,日子是要过下去,总得打个主意才好。”
  “大哥,你说打什么主意呢?”他茫然地问。
  “听说你家在南方,尊大人做很大的官,是不是凑些盘缠,让你回去?”
  他摇摇头,回家的念头,在他简直没有动过。
  “那么,”冯大又说,“找个混饭的路子吧。郑老弟,我老实跟你说了吧,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你告诉我说是西市旅舍,我看看不像,不过我懒得问。”
  “这里是西市的凶肆。”
  郑徽弄不清楚了,“难道我真是死过一次了?”他问。
  “也差不多。”冯大把过去的情形说了些给他听。
  “噢,大哥——”他另有种新的无法形容的痛苦,从心头浮起,那是残余的爱面子的性情在作祟,死就死,搞得这样凄凄惨惨,却是件叫人难堪的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