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俄罗斯(6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动荡的年代中,这座美丽的城市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战火的洗礼。1825年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05年爆发的革命、1917年的十月革命等都曾在此留下深刻的印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围困圣彼得堡(当时名为“列宁格勒”)900多个日日夜夜,始终未能征服这座坚强的城市。
  ◎数不胜数的旅游景观
  300多年过去,圣彼得堡以城市水景与建筑艺术闻名天下。当冬宫、彼得大帝夏宫、彼得保罗要塞、涅瓦大街、伊萨基辅大教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喀山大教堂、普希金皇村、青铜骑士、亚历山大纪念柱等古迹建筑依次闪过,仿佛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正在有力跳动。
  大名鼎鼎的彼得保罗要塞由彼得大帝亲自监督建造,耗时40年方才建成,其后又经过多次扩建,终于成为今日这座六角形的古堡。彼得大帝建造要塞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加强军事防御,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在军事方面发挥多少作用,最后反而成了罗曼诺夫王朝几位沙皇的陵墓所在地。另外,彼得保罗要塞还是一座特殊的监狱,关押过很多政治囚犯。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一条最著名的历史街道,街道全长大约4.5千米,道路两边集中了俄罗斯18~20世纪最杰出的一批建筑,周边还建有不少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和电影院等。彼得大帝冬宫以前是沙皇的皇宫,现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夏宫又叫“彼得宫”,曾是沙皇的郊外离宫,因其豪华壮丽而被称作“俄罗斯的凡尔赛”。
  流经城市中央的涅瓦河及其岸边的建筑
  伊萨基辅大教堂是全城最大的教堂,能够同时容纳1.2万人。整个教堂由112根整块的花岗岩大柱子支撑,装饰使用了彩色玻璃、雕塑和绘画作品,以及大理石、黄金和马赛克等珍贵的材料,教堂里还保留着一座重约29吨的巨型钟。在冬宫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亚历山大纪念柱,纪念柱的四角雕刻着俄罗斯的双头鹰徽标。此枚徽标不仅是为了纪念1812年对法国战争取得的胜利,也时刻彰显着这座城市在战争中赢得的荣耀。
  “琥珀屋”
  1709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命令国内最有名的建筑师兴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琥珀屋”。琥珀屋的面积约为55平方米,从里到外全由当时比黄金还贵12倍的琥珀制成,同时还装饰着钻石、宝石和银箔,总重量至少有6吨。1716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将这件稀世珍品运至圣彼得堡,赠给了彼得大帝,作为与俄罗斯结盟的礼物。
  有人说:“法国的凡尔赛是艺术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是著名水乡,当两地的荣光全部集中在一起,那么便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这句话正是圣彼得堡的真实写照。
  “湖州”新西伯利亚
  新西伯利亚州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东南部,鄂毕河上游,首府新西伯利亚市是仅次于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的第三大城市,拥有俄罗斯一流的大学、博物馆和剧场。这里的水源特别丰富,有400多条风景如画的河流和几千个大大小小的湖泊,遂被人们誉为“湖州”。
  ◎因桥而建,因水扬名
  新西伯利亚州的历史从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时开始。当时,为了建造跨越鄂毕河的大桥,工程师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于是就决定了这片土地未来的命运。19世纪90年代,随着大铁路的修建,新西伯利亚州逐渐发展起来。但在1926年之前,它的名字一直是诺沃尼古拉耶夫斯克,据说是由俄国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为其命名,1926年才改称新西伯利亚。该州的北部与托木斯克州接界,东部与克麦罗沃州相邻,西部与鄂木斯克州毗连,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阿尔泰边疆区和哈萨克斯坦接壤。
  新西伯利亚州的水力资源、动物资源、土地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是水力资源的利用率特别高。发源于阿尔泰冰川的鄂毕河是世界著名河流之一,水能资源的蕴藏量达到了2500亿千瓦时。1956年以来,人们在其上下游建起了多座大坝和水电站,其后又经过多次开发,如今可利用的水能资源还未超过10%。
  分布在巴拉宾低地的大小湖泊更是一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水中蕴藏着源源不断的地热,其中所含的矿物可以用来提高身体免疫力,一些咸水湖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借着水利之便,这一带周围发展出不少相关产业,如卡拉奇咸水湖区就建起了全国最有名的疗养院,伊纽河边建起了很多豪宅、别墅等。
  ◎城市建筑,旅游亮点
  作为新西伯利亚州的首府,新西伯利亚市是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剧院、博物馆和教堂。
  剧院类建筑有新西伯利亚国家大剧院、红色火炬剧院、新西伯利亚歌剧和芭蕾舞剧院、音乐喜剧院、青年剧院、木偶剧院、新西伯利亚州话剧院等。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国立新西伯利亚歌剧舞剧院,它是全城最漂亮的建筑之一,建筑规模甚至超过了莫斯科大剧院,气势恢宏的内部景观使其成为全城的游览亮点之一。
  博物馆类建筑有地方志博物馆、美术博物馆、西伯利亚民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地质与动物学博物馆。地方志博物馆大楼特别值得一提,它建于20世纪初期,是当时这座城市最大、最完美的建筑。
  教堂类建筑更是这座城市的经典游览项目,主要有圣尼古拉礼拜堂、耶稣升天大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等。圣尼古拉礼拜堂属于地标性建筑,位于城市中心,于喧嚣之地独得一方僻静。它于1915年建成,后来两次被毁,直到新西伯利亚建城100周年才再获重建。
  在新西伯利亚的火车站月台上还建有两座“二战”家庭雕像,据说,当年许多年轻的西伯利亚人都是从这个车站走向了“二战”前线。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向前迈进,每个城市总能保留一些过去的印记——而建筑就是那些印记的模样。
  新西伯利亚歌剧和芭蕾舞剧院是俄罗斯最大的,也是科技最先进的剧院之一。
  “东方巴黎”伊尔库茨克
  在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有一个地方叫伊尔库茨克,主要包括伊尔库茨克州和伊尔库茨克市。伊尔库茨克市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具雕塑都带着历史的气息,展现出迷人的姿态,人们为其冠以“东方巴黎”的美称。
  ◎挟带着兽皮与黄金
  伊尔库茨克州也是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发而兴建起来的,它的首府城市可能是这条大铁路东部沿线城市中最受旅客欢迎的一个站点。因为此地与贝加尔湖近在咫尺,而且城中保留着大批19世纪的古老建筑,以及各种经典美味的餐馆和新颖便捷的旅舍。
  顿悟大教堂
  一座城市能够享有如此厚爱,必定藏有一段非同寻常的过往。确实,与其他从战火中走来的古城相比,伊尔库茨克市多了一丝兽皮的血腥、一点黄金的光泽。这座城市建于1651年,原本是一座哥萨克要塞,专门用于向当地人收取各种皮货和象牙,再辗转取道从中国换回丝绸和茶叶。到了18世纪,当年的要塞已经变成冒险者前往远东和远北地区的一处跳板。
  1879年,大火袭击了这座小城。由于城中大部分建筑均是木质结构,火灾毁去了城中3/4的建筑。本以为小城会从此一蹶不振,没想到此后不久勒拿盆地兴起了淘金热,淘金带来的巨大收益很快使小城得以重建,一批砖石结构的建筑迅速在这片烈火焚烧过的土地上站立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