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俄罗斯(5 / 9)
乌拉尔山不同地段风光及生长在乌拉尔山的野生云莓
莫斯科:森林中的首都
想要了解俄罗斯,请到莫斯科来!——这座大都市不仅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而且地处东欧平原中部,周边环境绿意盎然,堪称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城。整座城市的中央区满眼绿荫,广袤的东区更是森林遍布,故而被人赞为“森林中的首都”。
◎从小镇到国都
莫斯科得名于穿城而过的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名称来源有4种说法:一是源于斯拉夫语里的“潮湿”,因为河两岸多丘陵、中间为低湿谷地;二是源于斯拉夫语里“大桥的流水”;三是源出芬兰乌戈尔语,意为“牛犊的渡口”;四是源于卡巴尔达语,意为“密林”,因为河岸两边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位于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就有渔民与猎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居住在窝棚里,使用石制或骨制的工具。公元9世纪末,奥列格大公来到此地,在河边建起涅格林镇。后来,小镇周围逐渐出现一些经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村落,慢慢变得繁荣起来。
从麻雀山俯瞰莫斯科城
1147年,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中获胜。他邀请盟友到莫斯科的边界地点庆祝胜利,这是莫斯科在历史上第一次见诸史册,因此俄罗斯人把这一年当作莫斯科诞生的日子,并将尤里·多尔戈鲁基当作莫斯科的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从1954年起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
17世纪时的莫斯科图
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基下令加固莫斯科的防御设施,在周边安置木墙,挖掘护城河,使小城初具规模。1276年,莫斯科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在被蒙古人统治的时期,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边力量积极进行反抗斗争,并于15世纪统一了俄罗斯。从15世纪末期以后,莫斯科已作为俄罗斯国家权力的象征闻名天下。
◎环环相套的同心圆
莫斯科如今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不但是俄罗斯的经济、文化、金融、交通、艺术与科学的中心,还汇集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及纪念碑,比如克里姆林宫、新圣女修道院、莫斯科大学、凯旋门等名胜古迹,几乎全被列入世界建筑遗产。
1991年以后,莫斯科划分为10个行政区域。莫斯科城的整体布局以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环环相套,扩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神圣威严的大彼得罗夫大剧院是众多艺术家向往的地方之一。
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千米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城内主要街道有高尔基大街、基洛夫大街、加里宁大街等。从空中鸟瞰,数千条街道仿佛构成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连接着城市的中心和四周,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而过,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若想一览莫斯科全貌,位于莫斯科河南岸的麻雀山是最佳观景地。麻雀山是莫斯科的制高点,海拔仅为220米,虽然它不算高,但对于开阔的莫斯科已经足以登高览胜。站在麻雀山的观景台上,可以远眺克里姆林宫、基督城大教堂,以及新兴的商业摩天大厦建筑群等。
麻雀山上还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许多文学大家,如格里特托夫、莱蒙托夫、别林斯基、屠格涅夫、赫尔岑、契诃夫等,都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大学的主楼建筑高240米,共33层,有3万多个房间。曾经有人计算,如果一个人一天住一间,一辈子都住不完。
◎从沙漠变绿洲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市内建有96座公园,14座花园,400个街心花园,160条林荫道,绿化总面积达到40%,在附近的森林里还活跃着各种飞禽走兽。
不过在20世纪初期,由于气温较低,莫斯科的树木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恶劣,竟然一度被称作“沙漠城市”。市政府为了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开始带领市民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起从市中心向郊区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并在市郊建起11个自然森林区。此举摘掉了莫斯科“沙漠城市”的帽子,改善了全城的生态环境,连曾经绝迹的野鹿也繁殖到了几万头。
除了优美的环境,莫斯科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人们可以到历史悠久的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看一场精彩演出,可以到顶级的莫斯科大剧院观看一流的芭蕾舞表演,还可以到国家马戏团观看精彩的马戏和杂技……据说,莫斯科有70多个剧院、100多个电影院、30多个音乐厅、70多个博物馆、140多个展览馆,可以游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看来,这座“森林中的首都”还是一座“森林中的乐园”呢。
圣彼得堡:北方的威尼斯
1703年,彼得大帝从瑞典人手中夺来一片领土,为当时的俄罗斯提供了一个从海上“望欧洲的窗口”,借此成功打开了通向欧洲的大门。为了巩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地位,彼得大帝在这片领土上建起了一座河渠纵横、岛屿错落、风光旖旎的新城市——享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圣彼得堡。
◎三角洲上扩建的城市
圣彼得堡坐落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从1712年到1918年一直是俄罗斯的首都。与世界上其他古都不同的是,圣彼得堡并不是随着时间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而成。他先命人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起彼得保罗要塞,而后又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城,并以圣人彼得的名字命名。
这座城市能够获称“北方威尼斯”,绝非徒有虚名。城中的涅瓦河水程约有28千米,大大小小70多条支系河流四处蔓延,使得每一幢建筑几乎都依水而立,富有古典韵味的雕塑又在水面上投下细碎朦胧的倒影。遍布全城的423座桥梁将42座岛屿连接起来,令这座水上城市充满了怀旧情调。
圣彼得堡的地标建筑
圣诞夜流光溢彩的涅瓦大街
当初兴建这座水上城市的不仅有彼得大帝,伊丽莎白女皇还特地从意大利请来一流的建筑师和工匠,设计建造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斯莫尔尼教堂等。叶卡捷琳娜大帝、亚历山大一世也请俄罗斯名匠设计了喀山教堂和海军部大厦,请英国人设计了巴弗洛夫斯克宫,请法国人设计了艺术学院,请意大利人设计了俄罗斯博物馆……在几代沙皇的治理兴建之下,圣彼得堡迅速蜕变成一座古朴典雅的水上名城。 ↑返回顶部↑
莫斯科:森林中的首都
想要了解俄罗斯,请到莫斯科来!——这座大都市不仅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而且地处东欧平原中部,周边环境绿意盎然,堪称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城。整座城市的中央区满眼绿荫,广袤的东区更是森林遍布,故而被人赞为“森林中的首都”。
◎从小镇到国都
莫斯科得名于穿城而过的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名称来源有4种说法:一是源于斯拉夫语里的“潮湿”,因为河两岸多丘陵、中间为低湿谷地;二是源于斯拉夫语里“大桥的流水”;三是源出芬兰乌戈尔语,意为“牛犊的渡口”;四是源于卡巴尔达语,意为“密林”,因为河岸两边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位于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就有渔民与猎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居住在窝棚里,使用石制或骨制的工具。公元9世纪末,奥列格大公来到此地,在河边建起涅格林镇。后来,小镇周围逐渐出现一些经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村落,慢慢变得繁荣起来。
从麻雀山俯瞰莫斯科城
1147年,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中获胜。他邀请盟友到莫斯科的边界地点庆祝胜利,这是莫斯科在历史上第一次见诸史册,因此俄罗斯人把这一年当作莫斯科诞生的日子,并将尤里·多尔戈鲁基当作莫斯科的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从1954年起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
17世纪时的莫斯科图
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基下令加固莫斯科的防御设施,在周边安置木墙,挖掘护城河,使小城初具规模。1276年,莫斯科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在被蒙古人统治的时期,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边力量积极进行反抗斗争,并于15世纪统一了俄罗斯。从15世纪末期以后,莫斯科已作为俄罗斯国家权力的象征闻名天下。
◎环环相套的同心圆
莫斯科如今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不但是俄罗斯的经济、文化、金融、交通、艺术与科学的中心,还汇集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及纪念碑,比如克里姆林宫、新圣女修道院、莫斯科大学、凯旋门等名胜古迹,几乎全被列入世界建筑遗产。
1991年以后,莫斯科划分为10个行政区域。莫斯科城的整体布局以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环环相套,扩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神圣威严的大彼得罗夫大剧院是众多艺术家向往的地方之一。
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千米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城内主要街道有高尔基大街、基洛夫大街、加里宁大街等。从空中鸟瞰,数千条街道仿佛构成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连接着城市的中心和四周,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而过,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若想一览莫斯科全貌,位于莫斯科河南岸的麻雀山是最佳观景地。麻雀山是莫斯科的制高点,海拔仅为220米,虽然它不算高,但对于开阔的莫斯科已经足以登高览胜。站在麻雀山的观景台上,可以远眺克里姆林宫、基督城大教堂,以及新兴的商业摩天大厦建筑群等。
麻雀山上还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许多文学大家,如格里特托夫、莱蒙托夫、别林斯基、屠格涅夫、赫尔岑、契诃夫等,都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大学的主楼建筑高240米,共33层,有3万多个房间。曾经有人计算,如果一个人一天住一间,一辈子都住不完。
◎从沙漠变绿洲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市内建有96座公园,14座花园,400个街心花园,160条林荫道,绿化总面积达到40%,在附近的森林里还活跃着各种飞禽走兽。
不过在20世纪初期,由于气温较低,莫斯科的树木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恶劣,竟然一度被称作“沙漠城市”。市政府为了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开始带领市民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起从市中心向郊区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并在市郊建起11个自然森林区。此举摘掉了莫斯科“沙漠城市”的帽子,改善了全城的生态环境,连曾经绝迹的野鹿也繁殖到了几万头。
除了优美的环境,莫斯科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人们可以到历史悠久的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看一场精彩演出,可以到顶级的莫斯科大剧院观看一流的芭蕾舞表演,还可以到国家马戏团观看精彩的马戏和杂技……据说,莫斯科有70多个剧院、100多个电影院、30多个音乐厅、70多个博物馆、140多个展览馆,可以游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看来,这座“森林中的首都”还是一座“森林中的乐园”呢。
圣彼得堡:北方的威尼斯
1703年,彼得大帝从瑞典人手中夺来一片领土,为当时的俄罗斯提供了一个从海上“望欧洲的窗口”,借此成功打开了通向欧洲的大门。为了巩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地位,彼得大帝在这片领土上建起了一座河渠纵横、岛屿错落、风光旖旎的新城市——享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圣彼得堡。
◎三角洲上扩建的城市
圣彼得堡坐落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从1712年到1918年一直是俄罗斯的首都。与世界上其他古都不同的是,圣彼得堡并不是随着时间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而成。他先命人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起彼得保罗要塞,而后又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城,并以圣人彼得的名字命名。
这座城市能够获称“北方威尼斯”,绝非徒有虚名。城中的涅瓦河水程约有28千米,大大小小70多条支系河流四处蔓延,使得每一幢建筑几乎都依水而立,富有古典韵味的雕塑又在水面上投下细碎朦胧的倒影。遍布全城的423座桥梁将42座岛屿连接起来,令这座水上城市充满了怀旧情调。
圣彼得堡的地标建筑
圣诞夜流光溢彩的涅瓦大街
当初兴建这座水上城市的不仅有彼得大帝,伊丽莎白女皇还特地从意大利请来一流的建筑师和工匠,设计建造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斯莫尔尼教堂等。叶卡捷琳娜大帝、亚历山大一世也请俄罗斯名匠设计了喀山教堂和海军部大厦,请英国人设计了巴弗洛夫斯克宫,请法国人设计了艺术学院,请意大利人设计了俄罗斯博物馆……在几代沙皇的治理兴建之下,圣彼得堡迅速蜕变成一座古朴典雅的水上名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