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自然生长(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面所说的,一个“退行满足”的人,只敢追求阴暗面较强的女孩。因为他没有自信去和人争那些阳光漂亮的女孩。
  分析到后来,原因这种“退行满足”也是合理的。因为他把母亲的阴暗面转移到外界女孩身上,帮女孩战胜阴暗象征着帮母亲战胜阴暗。因为他的心理疾病就是因为逃避了母亲的阴暗。必须要与她同气连枝,战胜阴暗,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
  自暴自弃者的作贱身体,也许看来是无可救药;但可以自然生长到儿时裸露身体的天真与勇气。
  裸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种感觉;天真与无所顾忌的感觉。
  这就是一种“自然生长”。
  原本理论化的“退行满足”,竟然只是一种变形的自然本能。
  包括从“心理到生理”的跳跃,也是一个“自然生长”地过程。
  因为患者的心理症状几乎已被完全分析,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心理疾病就会被引导到更接近根源和本质的“生理”上来。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患者唯一担心的就是——有关生理影响心理的暗示。
  自然生长也是心理上的——潜移默化,或是一种渗透。
  也可以这样理解:心理疾病就像生理器官的一种病变.
  切除病变的器官,固然可以祛除病毒,但正常的部分也被切除了.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但听之任之也是不可取的.
  只有引导它自然蜕变,恢复到本来的正常状态.
  所有理论化的心理分析,都要回归到自然本能。
  所以在前面,多次出现“分析到此,几乎已再无疑问“;却到后来又再次出现疑问。
  看似自相矛盾,实际上就是这种“自然生长”的道理。
  而且我认为这样要比那些:了解到新的一层境界后,对前面的一些结论全盘否定;又更进一层境界后,再又对前面的结论全盘否定……要好得多.
  因为这极像是心理疾患者的做法.
  就像他们有时喜欢一个人,结果因为一次矛盾,全盘否定他,让自己陷入绝望;结果后来他们又和好了,他又对自己当初地憎恨自责不已……
  他们总是徘徊在这种断断续续、迷失自我地痛苦境地。
  但是,如果心理分析总是要反复进行,那似乎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这样根本无法彻底治愈疾病。
  但如果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现象呢?
  那就是非常合理的。
  换句话说:心理分析本来就植根在人的心灵中,不断生长、成熟;也可以说与人是一体的,也跟随人的身体一样自然生长。
  这样,心理分析就与人的身体与心灵融为一体了,也就不存在“总是要反复分析来治疗疾病”这个无意义的概念。
  这样说来,大家也许觉得有点抽像。
  简言之,就是我在开头所说的:心理分析就是孩子身心所依存的父母,包括父母给予孩子的身体和心灵。
  上面所说的“偶像”,也不过是“父母”在孩子原始印象中的形象;只是在日后不断转移地结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