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当即怒斥道:“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那你又是从哪里拔擢上来的呢?”
  封德彝见李世民真的有些生气,连忙解释道:“陛下,如今天下能尽善尽美的大才,的确是不曾见到,州县推荐上来的那些人,实在是不堪入目,臣自然不能将之呈递到陛下的面前啊。”
  李世民闻言愠色稍减,但还是很生气道:“身为宰相,竟然连取材取其长的道理都不懂。
  这世上哪里有什么人能尽善尽美。
  你封德彝,从晋阳起兵到现在,从来都不曾当廷抗辩过一次,这难道不是你的缺点吗?
  如果朕因为你的缺点,就不用你这个人,难道就对吗?
  正是因为这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人,所以朕才让诸位一同担任宰相,互相发挥长处,擅长谋略的出谋划策,擅长决断的去决断,魏征总能切中时弊,所以让他做诤臣,吏部尚书有威严,善看人,所以让他对官吏考核。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还需要朕来说?
  看来右仆射是需要休息一下,好好想想以后要如何做事了。”
  封德彝万万没想到因为这么一件事,自己就会被罢相,他正要说话,却见到李世民威严的眼神望过来,他一下顿住,回到席中,“臣谨记陛下之言。”
  太极殿中的气氛一下子就肃然起来,这是贞观朝第一个被罢免的宰相,充分显示了天子的威严。
  李世民罢免封德彝后,又沉声问众人道:“都说说,怎么能把天下的大才,都招揽到朝廷中,没有人才就不能兴盛大唐啊。
  玄辰,你执掌吏部,你来说一说。”
  自古以来,选官无非就是那几条道路,推荐、推荐,还是推荐,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制,都是推荐制度,无非就是推荐的人选范围,从贵族扩大到平民。
  大唐现在是一个贵族门阀的时代,不是单纯的因为制度不让平民当官,而是这些门阀的确是鼎盛,既有钱能培养,又真的有一批一批的人才出现。
  李世民因为出身的原因,不仅仅有关陇人,还重用山东人,所以现在朝廷中已经有许多非门阀出身的人,比如秦琼、尉迟恭这些人。
  李世民用人,实际上也是根据推荐来的,基本上都是他身边的重臣推荐说有人有才,他召入一问,果然有才,然后就授以官职。
  洛玄辰离开坐位,来到殿中间略一沉吟,朗声说道:“陛下,前汉、前隋都有分科选举士人的制度,汉朝有举孝廉、举秀才,有明经义、有做策论,臣以为可以修改一番,作为我朝的选才制度。”
  洛玄辰一说,众人就知道是什么了。
  在隋朝这属于相当不出彩的制度,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都知道,前隋的这项制度,和汉朝,以及南北朝以来的制度,并没有什么区别,需要高官推荐人选参加考试,一共产生的进士也就十几个。
  其实察举制的时候,推荐上来的官员就是要考核的,不是推荐就直接用的。
  “洛尚书,这察举制是不是还不如九品制,至少九品制的中正官,由朝廷任命。”
  “是啊,还请洛尚书说明白一些,这察举制,在方今而言,有些落后了。”
  察举制的举荐权力在君主之下的官员手中,九品制选拔官员的权力在朝廷手中,这是明显的进步。
  洛玄辰将众人的目光都收入眼底,说道:“方才陛下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臣自担任吏部尚书以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国家取天下士人。
  臣研究了自古以来的所有制度,最后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洛玄辰的声音高起来,他的情绪带上了一丝激动,殿中众人都明显的感受到了,李世民燃起了极大的兴趣,他忍不住扶着扶手,向前倾着身体,好奇问道:“玄辰,什么问题?快说出来。”
  洛玄辰朗声道:“以前的所有选拔人才的制度,都是由朝廷征召或者推荐,是朝廷由上而下的,从来都没有人允许天下人自告奋勇的来参加考核!
  如果。
  臣是说如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