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后景生以股东身份提出向街道承包经营加工厂,盈亏自负,根据前几年账上亏损的额度,上缴的承包金逐年增加,第一年交五万,第二年交五万五,每年上涨10%,计划先签五年承包合同。这个五万提得很妙,刚好卡在这块地能租出去的年租金之上一点点,也能负担工厂十五个职工的退休工资,但是租金不可能每年涨10%,这个弄堂里的厂房最多开到5%的涨幅。
  街道里没有蠢人,收下景生的承包合同,表示要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很快搞清楚了他就是华亭路南红时装的小老板,顾东文的儿子。街道一把手大喜,特意跑了趟万春街找顾东文说项。
  “老顾啊,阿拉赤屁股一道长大的,吾肯定不会让侬儿子吃亏的对伐?承包绝对不划算,你家已经有了百分之二十股份,干脆再多买一点股份,也不要搞什么承包经营,我来负责做工作,就认命小顾做总经理,交给他全权负责,怎么样?大家风雨同舟多好。”
  “噶好的事体轮得着阿拉小老百姓?”顾东文躺在竹躺椅上呵呵笑。
  “承包经营风险太大,你们又没开过厂。万一哦,万一真的亏了,交不出承包金怎么办?阿拉面子上过勿去,吃批评,但是也不能来你家讨债,是不是容易名利双亏?”老干部推心置腹地说,“吾当侬是弟兄,懂伐?”
  “唉,谢谢老胡侬了,”顾东文眯起眼,“儿子大了,我同他说说看,就是不一定会听我的。”
  “好好好,思想要扭转,要有主人翁精神嘛。”
  第331章
  若干年后回头看,连顾北武都感叹顾景生天生是个做生意的料。
  再去街道办的时候,景生诚恳地表示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挺好的,有了保障,背靠大树好乘凉,能同等条件优先续约,就算万一自己做不好还能转包给其他能干的人去做,当甩手掌柜也不错,总有一天能回本。他还太年轻,承包加工厂就为了解决自家南红时装的一点加工业务,不敢大投入冒大风险,至于什么总经理,他不敢当。
  “做服装生意的,钱都压在货上,”景生苦笑着说,“两万块入的这点股真的已经掏空了家底,要换成货,各位爷叔阿姨都晓得起码还能赚两万回来。现在一年承包费摊到每个月,四千多,还要发工资,虽然不用交房租,水电费税务也逃不掉对吧?再要买股份实在困难,风险太大。”
  老干部王主任表示十分理解,推心置腹地说道:“小顾,听爷叔港哦,这个加工厂前身呢,是金司徒店街居委开的裁缝小作坊,开办的原因就是为了组织妇女劳动力建立里弄生产事业,让妇女同志们顶起半边天,五八年你阿奶还在里头做过一年。看,跟你是不是很有缘分?”
  景生真不知道还有这层渊源,不由得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王主任以情动人后,继续以理服人:“后来,七九年升级成了加工厂,创造了十几个劳动岗位。厂里的大部分职工进厂的时候只有十几廿几岁,又从五和织造二厂、国棉二十厂请了几位三十几岁的熟练工来撑起了场面,不容易啊,经济效益头几年也是很不错的,到后来效益不大好了,走了一批人,剩下的六个职工一直是街道在垫付工资,其他地方也不好安排进去,年龄摆在这里对吧?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街道今年打算关闭掉加工厂——”
  喝了一口热茶,王主任感慨道:“其实这几个老职工一个月一百八的工资,算多伐?真勿多,比去年全上海职工平均工资少三十块,街道养得起伊拉伐?养得起,去年阿拉万航街道也有一千多万产值,利润近八十万洋钿。但是没办法,现在政策要求打破大锅饭。这个三产呢到底算不上国家企业,不可能一直养着,只能自己养自己。老实说,像老曾,是街道编制里的人,财政供养没问题,但是像吴春芳、陆宜兰这些合同工,还差几年就退休了,现在没了工作算啥名堂经呢?人手里没进账,心里肯定不适宜,搞不好就要跟家里人闹矛盾啊。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街道呢,还是希望加工厂能重新弄起来,经营下去,不只是为了给街道创造效益,也有社会效益的对吧?”
  见景生若有所思的点头,王主任再接再厉:“现在街道可以让出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按十二万块卖给你,十二万真的很公道了,两年出头的承包费而已,这样你占大头,阿拉占小头,你的积极性肯定也不一样了对伐?承包费不用交了,流动资金更加充足,尽量把生意做大做强。你也不用担心五年后的情况,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个厂搞好,怎么样?”
  景生笑了:“王主任跟我开国际玩笑呢。我砸锅卖铁也拿不出十二万,要有十二万,我就自己另外开厂去了,现在五个人就可以拉一个小厂,设备什么的最多两万块。我承包春天,主要是因为离家近,少去外地跟单,好照顾到我爸我奶奶。我家里的情况你们也知道的。”他轻叹一声,把手里已经冷了的玻璃杯放回办公桌上。
  王主任赶紧解释:“我们肯定要先为你着想的,这个十二万你可以分两年付,一年付六万,你看,这不就和你原来承包差不多?原来你上交五万,按股份分红一万,现在所有的利润你可以拿百分之六十。哪个划算?随便一算就晓得,对吧?”
  景生一怔:“还可以这么操作?”
  “可以啊,怎么不可以,”王主任看见曙光,亲自起身给他茶杯里加了热水,“总有变通的办法对吧?要大家好才叫真的好,你看,这样是不是两全其美?”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街道垫付的工资,我也要承担百分之六十了,还要承担房租,不是一笔小数字。”
  “垫付的这个也可以慢慢结算,挂账挂了三年了,不差这一年。房租只是象征性的,十一年没涨过,毛毛雨。”
  “街道老早那笔两万块的应收款能不能抵扣掉这些呢?”
  “这个嘛——要再研究研究讨论讨论,过几天出了结论再跟你说。”
  景生仔细想了想,摇摇头:“谢谢王主任——不过还是算了,你跟我爸熟,我喊一声爷叔。爷叔,不瞒你,我家每年的加工费呢,差不多是十几万,放在小加工厂里,最多只有三四万的利润,我承包了以后打算只请八个人,就这样也只能勉强持平交掉承包费而已,还算上了五万块的承包费里我能收回来的20%,稍微有点差池就肯定亏的。所以再花钞票买股份,真没这个立升。”
  王主任早有准备,笑着问:“那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景生笑道:“职工股,是原价买的,一百块一股。街道的集体股我最多出到两百块一股,笼统八万块。”
  ——
  三月初,春天服装加工厂变更了营业执照和股东,改名为四重奏服装有限公司。万航街道占股百分之四十,顾景生占股百分之十,顾东文代顾南红占百分之四十,顾北武百分之十。万航街道和顾家三个男人的股份转让合同上,顾家出资八万块人民币,买下百分之四十的集体股。万航街道那两万应收款,拨回公司的银行账号。街道三年垫付的工资十万块不到,是债务,新公司约定分五年偿还。房租一年两千,免租三年,以后每年的一月按时上交,另外公司还获得了免税一年的政策待遇,一年后由税务局来核定征收。
  三月底工厂上了轨道,面料咣咣咣进厂,十二个熟练工上岗,锅炉轰轰轰烧起来,开始加工第一批香港四重奏品牌的夏装,先只做衬衫和连衣裙、半裙、裙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