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72节(1 / 4)
家主黄老爷子问道。
黄世财如实道:
“商业繁盛不输咱们丰泰,百姓安居乐业,吏治也十分清明。”
家主点了点头,又问:
“百姓对慎郡王风评如何?”
黄世财道:
“虽然没特意打听过,但不管是往来客商,还是平头百姓,都对慎郡王赞誉有加。”
家主道:
“既如此,此次北上,你便带你子诚侄儿一起。”
黄世财有些奇怪:
“子诚北上做什么,他今年不是要乡试吗?”
像是黄家这样在官府登记过的大商贾之家,三代以内的子弟都是没资格参加科举的,家族里没有做官的,往往便只能花大价钱去外头找靠山,往往是又折钱财又受气。
后来老爷子便做主,将他的一个孙儿过继给了只做了小商人的亲兄弟家中,让那孩子能走科举之路。
那孩子倒也是真的有天分,又有家中延请名师,十八岁那一年便考中了秀才。
只是,后来考举人却是屡试不中,这几年不是在家专心备考就是四处游学请教名师。
黄世财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好不容易提拔出了个有读书天分的侄儿,却要在他乡试在即的时候叫他北上,难不成是今年不考了?
黄老爷子却说出了一句让黄世财大惊失色的话:
“为父打算让你侄儿去投效慎郡王。”
“什么?投效慎郡王!”黄世财诧异至极。
慎郡王明显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先前皇帝甚至下令不许与肃城通商,可见与皇帝关系有多紧张,家中有人投效慎郡王,那无异于举家谋反背叛皇帝。
先前,传出慎郡王那边士兵全面涨薪的消息后,便有些底层百姓,举家搬迁往肃城跑。
可他们家和那些无根基的百姓不一样,他们可是有几代的基业都在丰泰的啊。要是被人知道家中有人投效慎郡王,怕是会给家族招祸。
黄老爷子瞪了他一眼:“你是想喊得全天下人都知道是不是?”
黄世财赶紧闭嘴,然后便听黄老爷子问道:
“你觉得你侄儿何时能考中进士?”
一家人,黄世财没说那些场面话,但到底碍于侄儿就在当场,也没好说得太难听:
“恐怕至少要十来年的功夫。”
这都是说得乐观的了。
科举考试汇聚了全天下的聪明人,个个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可春闱每三年才开一次,一次也就录取两三百人。
有些人寒窗苦读一辈子,考到白发苍苍都未见得考得中一个举人,更何况是进士。 ↑返回顶部↑
黄世财如实道:
“商业繁盛不输咱们丰泰,百姓安居乐业,吏治也十分清明。”
家主点了点头,又问:
“百姓对慎郡王风评如何?”
黄世财道:
“虽然没特意打听过,但不管是往来客商,还是平头百姓,都对慎郡王赞誉有加。”
家主道:
“既如此,此次北上,你便带你子诚侄儿一起。”
黄世财有些奇怪:
“子诚北上做什么,他今年不是要乡试吗?”
像是黄家这样在官府登记过的大商贾之家,三代以内的子弟都是没资格参加科举的,家族里没有做官的,往往便只能花大价钱去外头找靠山,往往是又折钱财又受气。
后来老爷子便做主,将他的一个孙儿过继给了只做了小商人的亲兄弟家中,让那孩子能走科举之路。
那孩子倒也是真的有天分,又有家中延请名师,十八岁那一年便考中了秀才。
只是,后来考举人却是屡试不中,这几年不是在家专心备考就是四处游学请教名师。
黄世财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好不容易提拔出了个有读书天分的侄儿,却要在他乡试在即的时候叫他北上,难不成是今年不考了?
黄老爷子却说出了一句让黄世财大惊失色的话:
“为父打算让你侄儿去投效慎郡王。”
“什么?投效慎郡王!”黄世财诧异至极。
慎郡王明显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先前皇帝甚至下令不许与肃城通商,可见与皇帝关系有多紧张,家中有人投效慎郡王,那无异于举家谋反背叛皇帝。
先前,传出慎郡王那边士兵全面涨薪的消息后,便有些底层百姓,举家搬迁往肃城跑。
可他们家和那些无根基的百姓不一样,他们可是有几代的基业都在丰泰的啊。要是被人知道家中有人投效慎郡王,怕是会给家族招祸。
黄老爷子瞪了他一眼:“你是想喊得全天下人都知道是不是?”
黄世财赶紧闭嘴,然后便听黄老爷子问道:
“你觉得你侄儿何时能考中进士?”
一家人,黄世财没说那些场面话,但到底碍于侄儿就在当场,也没好说得太难听:
“恐怕至少要十来年的功夫。”
这都是说得乐观的了。
科举考试汇聚了全天下的聪明人,个个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可春闱每三年才开一次,一次也就录取两三百人。
有些人寒窗苦读一辈子,考到白发苍苍都未见得考得中一个举人,更何况是进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