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7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侄儿若能以三十多岁的年纪考上进士,那都是年轻有为的了。更何况现在连举人都差一把火候呢。
  一旁的黄子诚站出来不卑不亢地道:
  “就算十来年考上进士,还得捐钱侯缺,等到真正为官,也不知还要等多少年。做了官,我们没权势没背景,也不过是一辈子待在最底层,不鱼肉百姓,便潦倒度日,这样的官位当真值得我为之蹉跎几十年岁月吗?”
  黄世财顿时就明白了,投效慎郡王,很可能是黄子诚自己的主意。
  “所以,你就想投效慎郡王?”
  “是。”黄子诚一点都不避讳地承认了。
  “慎郡王雄韬伟略,是当世明主!”
  说起慎郡王他便两眼放光,“难得的是,如今慎郡王刚打下北戎,肃城等地又历来文风不盛,必定极缺文官,又听闻慎郡王最重实干,手下不少将军都是底层百姓出身,如此,只要我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哪怕只是个秀才,也必然能得到一官半职。”
  “如今北戎刚刚归顺,百废待兴,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侄儿以为,与其浪费时间科考,倒不如去慎郡王那里碰碰运气。”
  听完这一席话,黄世财不得不承认,虽说有些冒险,但此时投效慎郡王确实是件回报率极高的事。
  除了侄儿所说的那些,还有一条更要紧的呢。
  慎郡王可是皇长子,但凡老皇帝有个什么万一,那他便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人。若真有那一天,此时投效他的人,可就有可能成为天子近臣啊。
  那可不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面圣机会的小官可比的。
  退一步说,就算慎郡王不能登上帝位,那北戎的地盘加上如今的肃城等地也已经不小了,自成一国也不是问题,与一般的割据诸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他是真服了自家侄儿这份胆识与眼光。
  “好,那过两天我们叔侄二人便一同北上!”
  慎郡王一统北戎的消息在大启北部十多个郡广为传扬,读书人们无不仰慕慎郡王的风采。
  像黄子诚一样的有识之士还有很多,此时都在暗中筹划着带着家人离开家乡,来投奔心中的明主。
  而已经被派到燕山关的部分禁军将士们,此时却已经付诸了行动。
  第131章
  却说燕山关这边, 待东戎大军向北撤退后没两天,朝廷便已经在筹划再派十万大军前去镇守了。
  当初燕山关被攻陷的时候,城中守军死伤过半, 如今要填这个空额,便只能选派禁军。
  禁军作为全国待遇最好的军队, 又生活在最繁华最安定的京城,很少有人愿意去镇守边关。以往去边关短暂轮戍倒也罢了,都是要回来的, 勉强还能忍忍。
  可这一次, 是填补燕山关的空缺,去了说不定就会被转为边军,永远都回不来了。许多人都不太愿意去。
  然而, 却有很多单身汉, 这次选择了积极报名, 主动申请前往。
  上官问起来,这些人便笑着说:
  “这不是戍边有额外补贴吗, 年纪也不小了, 想多挣点钱娶个媳妇儿传宗接代啊!”
  这借口完全合情合理。
  如今这世道,当兵的到手的钱没几个,人还随时要上战场有丢命的可能性,一般人都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们。
  再加上很多人都是流民入伍, 也没有家底,一开始是单身汉后来只要没升官, 绝大多数都依旧是单身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