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5 / 38)
“实在没有主意。”
“是你的至亲,你很可以找你弟媳妇来,好好说她一顿。”
皇后本有此意,如今听得太后也这么说,主意更为坚定,当即重重地答应一声:“是!”
等皇后一走,太后定定神细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不能不出面干预,因此派人去传话,让皇帝在晚膳以后来见。
“听说傅恒的媳妇也随驾来了。”太后问道,“怎么不来见我?”
皇帝大吃一惊,只好支支吾吾地含糊答应,谁也不知道他是否定还是肯定。
“到底来了没有?”太后说,“连她的小儿子也带来了。”
太后知道得如此清楚,料知瞒不过。皇帝只能这样答说:“大概是太妃让她陪了来的。”
“对了!”太后冷冷地说,“我有皇后陪我,太妃也得找个人陪。可是——”她没有再说下去。
皇帝天资极其机敏,善于知人心理,但太后这句未说下去的话,到底是什么,他却怎么样也无法猜测。
“我问你,”太后换了个话题,“听说你昨天一夜没有回你自己的船,是在哪儿?”
“在太妃那里。”皇帝硬着头皮答说。
“你们娘儿俩聊了一宿?”
话是越来越难回答了,皇帝不能不编一套谎话来搪塞,“不,”他一面想,一面说,“聊是聊得晚了一点儿。离太妃那儿是二更已过,三更未到,儿子忽然想起,不知道侍卫半夜里躲懒了不曾?所以骑着马沿运河走了一遍,回来正好召见军机。”
“这么说,你是一夜未睡?”
“是。”
“不累吗?”
太后的语气,带些皮里阳秋的味道,皇帝装作不解,答一声:“不累!儿子补睡了一觉。”
谈到这里,太后要考虑了。皇帝一味装糊涂,说假话,拿他无可奈何。除非进一步揭破真相,不然就无话可说了。
想了好半天,太后叹口气说:“唉!教我怎么说呢?你是万乘之尊的天子,自己也该知道关系重大。”
“是!”皇帝低着头说。
“老古话说的是:皇帝背后骂昏君。你是聪明人,应该想到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话相当重了,皇帝不能没有表示,“请太后明示,”他说,“儿子做错了什么,让人在背后骂昏君?”
太后大出意外,不想皇帝的嘴这么硬,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忍再往下说,只好又叹口气:“你也别让我太为难!”
听得这话,皇帝不敢再强辩,同时也完全明白,必是皇后告的密,而且还很可能向太后泣诉委屈。
回到自己船上,皇帝从头细想,越想越觉气愤难平。显然的,在这天早晨省视太后时,她对帝后的格格不入,是一种困惑的神色,证明她那时根本还不知道他与傅夫人之间的一切。
这就可以知道,皇后是在等他走以后才告的密。倘或是在此以前,犹有可说。自己已低声下气,在暗中表示了歉意,而竟丝毫不肯见谅,足证已无夫妻之情,而况,此是何事?就为了她母家的声誉,家丑亦不应外扬。太后使用了“皇帝背后骂昏君”这样措辞严厉的话,可想知道这件事的人,一定不少。这当然是皇后在宣扬的缘故。
转念到此,懊恼万状。恰逢钟连来报,皇后已宣召傅夫人前去问话,皇帝毫不考虑地起身就走。
“弟妹,我一直到昨天才知道,你也扈驾来了。”皇后问道,“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去见太后?”
傅夫人低着头认错:“这是我不对。” ↑返回顶部↑
“是你的至亲,你很可以找你弟媳妇来,好好说她一顿。”
皇后本有此意,如今听得太后也这么说,主意更为坚定,当即重重地答应一声:“是!”
等皇后一走,太后定定神细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不能不出面干预,因此派人去传话,让皇帝在晚膳以后来见。
“听说傅恒的媳妇也随驾来了。”太后问道,“怎么不来见我?”
皇帝大吃一惊,只好支支吾吾地含糊答应,谁也不知道他是否定还是肯定。
“到底来了没有?”太后说,“连她的小儿子也带来了。”
太后知道得如此清楚,料知瞒不过。皇帝只能这样答说:“大概是太妃让她陪了来的。”
“对了!”太后冷冷地说,“我有皇后陪我,太妃也得找个人陪。可是——”她没有再说下去。
皇帝天资极其机敏,善于知人心理,但太后这句未说下去的话,到底是什么,他却怎么样也无法猜测。
“我问你,”太后换了个话题,“听说你昨天一夜没有回你自己的船,是在哪儿?”
“在太妃那里。”皇帝硬着头皮答说。
“你们娘儿俩聊了一宿?”
话是越来越难回答了,皇帝不能不编一套谎话来搪塞,“不,”他一面想,一面说,“聊是聊得晚了一点儿。离太妃那儿是二更已过,三更未到,儿子忽然想起,不知道侍卫半夜里躲懒了不曾?所以骑着马沿运河走了一遍,回来正好召见军机。”
“这么说,你是一夜未睡?”
“是。”
“不累吗?”
太后的语气,带些皮里阳秋的味道,皇帝装作不解,答一声:“不累!儿子补睡了一觉。”
谈到这里,太后要考虑了。皇帝一味装糊涂,说假话,拿他无可奈何。除非进一步揭破真相,不然就无话可说了。
想了好半天,太后叹口气说:“唉!教我怎么说呢?你是万乘之尊的天子,自己也该知道关系重大。”
“是!”皇帝低着头说。
“老古话说的是:皇帝背后骂昏君。你是聪明人,应该想到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话相当重了,皇帝不能没有表示,“请太后明示,”他说,“儿子做错了什么,让人在背后骂昏君?”
太后大出意外,不想皇帝的嘴这么硬,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忍再往下说,只好又叹口气:“你也别让我太为难!”
听得这话,皇帝不敢再强辩,同时也完全明白,必是皇后告的密,而且还很可能向太后泣诉委屈。
回到自己船上,皇帝从头细想,越想越觉气愤难平。显然的,在这天早晨省视太后时,她对帝后的格格不入,是一种困惑的神色,证明她那时根本还不知道他与傅夫人之间的一切。
这就可以知道,皇后是在等他走以后才告的密。倘或是在此以前,犹有可说。自己已低声下气,在暗中表示了歉意,而竟丝毫不肯见谅,足证已无夫妻之情,而况,此是何事?就为了她母家的声誉,家丑亦不应外扬。太后使用了“皇帝背后骂昏君”这样措辞严厉的话,可想知道这件事的人,一定不少。这当然是皇后在宣扬的缘故。
转念到此,懊恼万状。恰逢钟连来报,皇后已宣召傅夫人前去问话,皇帝毫不考虑地起身就走。
“弟妹,我一直到昨天才知道,你也扈驾来了。”皇后问道,“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去见太后?”
傅夫人低着头认错:“这是我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