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0 / 3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说不上来,只跪下去时,偷看了一眼,好像有六十多岁,很有福气的样子。”
  “有没有胡子?”小珠问。
  “大概有吧。”
  “你呀,真是!”阿娃笑道,“难得见一次皇帝,连有没有胡子都没有看清楚。”
  “一郎一定吓昏了!”小珠天真地说。
  “一点都不错。”郑徽笑着答说,“皇帝精明得很,我父亲的官职,跟履历上所写的不同,但他看出来了,一问问得我没话说,真是差点吓昏了。”
  “以后呢?”
  于是,郑徽把经过情形说了一遍。
  “你答得很得体。”阿娃表示满意,“看样子,皇帝很喜欢你。”“可是,我请假省亲,不知道为什么不准?”
  “也不能说不准。你耐心等一等,一定会准的。”
  阿娃一向料事很准,这一点却未料中,第三天,吏部派人送来一角公文,郑徽奉旨特授成都府录事参军,限五日内离京赴任。
  这是个美缺。天下十五道、三都、九府,府大于州,长官称为府尹,次官称为少尹,录事参军为各曹参军的首脑,也就是长官的幕僚长。初涉仕途,就得这样一个官职,算是异数,所以全家都很高兴。
  然而,为什么限五日内就要离京赴任呢?同时乞假归省的事又如何?这些疑团,使郑徽在欣喜之余,也有着深深的困惑。
  但以钦命所限,他目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准备起程赴任。这在生活上是个极大的转变,一切都得从头策划,郑徽从没有经过这些事,所以不要说是去做,就是想也想不出个头绪来。
  不会留在京城供职,必将外放,是他早就料到了的,所绝未料到的是期限如此迫促。照他原来的盘算,皇帝准他的假回襄阳,成为奉旨省亲,这一番风光可以抵消他以前的种种不肖,上慰亲心,然后在家里备办行装车马,带到长安,候命赴任,而现在,一切的盘算都落空了!
  当然,他的心事,阿娃是完全了解的。她也在盘算,如何筹划出一笔丰厚的盘缠,把郑徽体体面面地送到任上。五天的限期,实在太迫促了些,但是,迫促也有迫促的好处,几年来的恩怨纠缠,真要理个清楚,怕一年半年都难以了结,此刻奉了钦命,为日无多,不能了结也得了结,快刀斩乱麻,倒也干净。
  而真正能够解决难题的,却是李姥。当郑徽和阿娃被唤到她房间里时,一口箱子刚好打开,李姥取出两百贯钱,默默地递给阿娃。
  阿娃和郑徽都知道这笔钱作何用处,但他俩都没有想到李姥会有这样一个慷慨的举动——要说郑徽对李姥还有什么介意的地方,此一刻也都消失无余了。
  “这行了!”感动的阿娃,泪光闪烁地强笑道,“你不用发愁了!”
  “到今天还要用姥姥的钱,我真惭愧!”郑徽想了一下,觉得只能用一句话概括他心里的想法,“一切的一切,我都记在心里,只有余图后报。”
  “不用这么说,一郎!”李姥又感伤又欢喜地说,“总算三曲中也造就了你这样一个人才,将来等我一口气不来,见了阎王也还有句话好说。”
  “姥姥,你别说这些丧气的话行不行?”郑徽赶紧接口说,“我早说过,我要接你到任上去住,不巧的是,赴任的凭限太紧,咱们倒是商量一下,来不来得及一起走?如果来不及,得先有个安排,或者我先把张二宝带去,等那里安顿好了,马上打发他回来接……”
  他一路说,李姥一路摇头,“不,一郎,多谢你的好意。”她说,“我早就说过,官署的后堂,不是我住的地方。”
  “哎呀,姥姥,你真是!”郑徽顿着足说,“这是咱们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
  “官常要紧!这不是儿戏的。”李姥正容答说。
  “那么,”郑徽想了一下说,“你不肯住在家里,我另外替你找房子。锦城十里,好房子多的是。”
  “不,一郎!”李姥固执地说,“‘老不入川’,我一把老骨头,还是埋在长安城外的好。”
  “又来了,又来了!”郑徽叹口气,恨恨地说,“姥姥,你别老想到你百年以后的事,行不行?”
  “那么就说生前。”李姥平静地答道,“等你一走,我还是要搬回三曲。那里有我的老姐妹,脾气相投,大家谈得来。我没有几年了,我要潇潇洒洒过几天舒服日子!”
  “你的所谓‘老姐妹’,无非刘三姨那班人。”郑徽始终不能原谅刘三姨,所以提起来还有气,但他立即发现,这样的口吻,会引起李姥的反感,于事无补,因而把下面要发的牢骚咽住了,稍停一下,他自己又把话拉回来,“就算跟刘三姨她们谈得来,到底是外人。姥姥你想,绣春嫁了,阿娃又不在你跟前,小珠人小,还不懂事,你一个人凄凄凉凉的,怎么会有舒服日子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