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6 / 10)
泪眼婆娑的郑徽,点一点头,站了起来。张二宝愣了一下,猛然省悟,该先回家报喜,便一把拖着郑徽,脚不点地似的往前急奔。
出了安上门,骑来的两匹马都在,张二宝先解下一匹,服侍郑徽上了马,笑嘻嘻地仰面说道:“一郎,你把眼泪擦一擦,骑着马慢慢来,我先回家报信。”说完,他跨上另一匹马,双腿一夹,放开辔头飞奔而去。
郑徽定一定神,望着巍巍宫城,突生亲切之感。感慨虽多,喜悦却也渐渐萌生,一路思量,种种荣耀,到头来都该归结到阿娃身上。
等到策马来到延寿坊,张二宝得意扬扬地抢上前来,拉住马头嚼环,坊中里胥,抖开一幅红锦,飘落在郑徽肩上。道路两旁,家家有人在门口笑脸相迎,争着来看及第荣归的新进士。
郑徽没有想到,一夜之间变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心里有些发慌,只是窘笑着在马上抱拳致谢。就这样,缓缓行去,到家下马,迎面先看到一张鲜红的朱笺,高高贴在门上,大书:“新科进士郑寓”。接着一片笑声,绣春带头,领着侍儿们迎了出来。
“一郎,大喜!一郎,大喜!”大家闹哄哄地争着向他道贺。
郑徽有些眩晕的感觉,迟钝得失去了应有的反应,让侍儿们簇拥着往里走去,只见李姥和阿娃都站在堂前迎接,李姥自然是笑容满面,阿娃却是眼圈红红的,仿佛刚刚哭过。
“新贵人回来了!”李姥大声说道,“快请入席受贺!”
堂上已设下一桌筵席,阿娃斟酒相贺,四目平视,各有千言万语,却都不知从何说起。
“喝吧!”阿娃伤感地强笑道,“喝这一杯可真不容易。”
这一说又引起了郑徽的感慨,反而收敛笑容,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阿娃也真是,这是什么日子,高兴还来不及,又惹一郎伤心干什么?”李姥停了一下,又说:“不管过去怎么样,像今天这样收缘结果,可总算老天有眼。一郎,阿娃,你们欢欢喜喜对干一杯,让我看着也高兴些!”
“真的!”郑徽惊觉了,阿娃为他心力交瘁,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他的金榜题名,现在大功告成,第一个该向她慰劳致谢,岂可徒然惹她伤感,于是满面堆笑地说:“阿娃,我的千言万语都在这杯酒里面——你如果了解,请你干了我这杯酒。”
说完,他双手捧着他的那杯酒,送到阿娃唇边。她慢慢喝干,浅浅一笑。“多谢!”然后说,“我了解你心里的意思,但不一定都能答应你。”说着,拿眼睛瞟向李姥。
郑徽觉得她语意暧昧,正想问个明白,只见张二宝急步进来报告:“街坊来给一郎道贺来了!”
阿娃向李姥看了一眼,立即吩咐,“先挡一挡驾!”然后向郑徽说道,“我跟姥姥先避一避。”
话未完,郑徽立即追问:“为什么?”
“现在没工夫说。我把绣春留在这里侍候。”
说完,她跟李姥匆匆避到后面。绣春收拾了她们母女的杯筷,换上几副干净的,刚刚安排好,张二宝已领着贺客进来了。
贺客一共四位,都是左右邻居,郑徽逐一请教了姓名,彼此站着举杯相敬,客人都道:“恭喜!”主人连称:“不敢!”干完一杯,分别落座。
“我们只知道郑兄闭门读书,等闲不敢来打扰。果然文章有价,一举成名,真是闾里之光。”贺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说。
“托福,托福。”郑徽答道,“我因身体不好,简直步门不出,所以平日也没有去奉看各位高邻,实在太失礼了!”
“哪里,哪里!”贺客异口同声地谦谢。
“我看郑郎好面善!”另一位双目灼灼地看着郑徽,“仿佛哪里见过?”
郑徽心里一跳,正在自我警惕,要保持镇静,却又有人接口附和:“对了!我也有同感。”
“噢,我想起来了。不过——”原先那人迟疑了一会儿又说,“那当然不可能的。只是也太相像了!所不同的,一个形容憔悴、神情萧瑟,哪有郑兄这副玉树临风的好仪表?”
这说的是怎么回事,郑徽肚子里雪亮,故意以好奇的姿态问道:“是说我像一个什么人是不是?像谁?”
“我是瞎说。”那人笑道,“说出来太唐突了。”
“没有关系,尽管请说。”
“从前西市凶肆,有个唱挽歌的叫冯二。” ↑返回顶部↑
出了安上门,骑来的两匹马都在,张二宝先解下一匹,服侍郑徽上了马,笑嘻嘻地仰面说道:“一郎,你把眼泪擦一擦,骑着马慢慢来,我先回家报信。”说完,他跨上另一匹马,双腿一夹,放开辔头飞奔而去。
郑徽定一定神,望着巍巍宫城,突生亲切之感。感慨虽多,喜悦却也渐渐萌生,一路思量,种种荣耀,到头来都该归结到阿娃身上。
等到策马来到延寿坊,张二宝得意扬扬地抢上前来,拉住马头嚼环,坊中里胥,抖开一幅红锦,飘落在郑徽肩上。道路两旁,家家有人在门口笑脸相迎,争着来看及第荣归的新进士。
郑徽没有想到,一夜之间变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心里有些发慌,只是窘笑着在马上抱拳致谢。就这样,缓缓行去,到家下马,迎面先看到一张鲜红的朱笺,高高贴在门上,大书:“新科进士郑寓”。接着一片笑声,绣春带头,领着侍儿们迎了出来。
“一郎,大喜!一郎,大喜!”大家闹哄哄地争着向他道贺。
郑徽有些眩晕的感觉,迟钝得失去了应有的反应,让侍儿们簇拥着往里走去,只见李姥和阿娃都站在堂前迎接,李姥自然是笑容满面,阿娃却是眼圈红红的,仿佛刚刚哭过。
“新贵人回来了!”李姥大声说道,“快请入席受贺!”
堂上已设下一桌筵席,阿娃斟酒相贺,四目平视,各有千言万语,却都不知从何说起。
“喝吧!”阿娃伤感地强笑道,“喝这一杯可真不容易。”
这一说又引起了郑徽的感慨,反而收敛笑容,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阿娃也真是,这是什么日子,高兴还来不及,又惹一郎伤心干什么?”李姥停了一下,又说:“不管过去怎么样,像今天这样收缘结果,可总算老天有眼。一郎,阿娃,你们欢欢喜喜对干一杯,让我看着也高兴些!”
“真的!”郑徽惊觉了,阿娃为他心力交瘁,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他的金榜题名,现在大功告成,第一个该向她慰劳致谢,岂可徒然惹她伤感,于是满面堆笑地说:“阿娃,我的千言万语都在这杯酒里面——你如果了解,请你干了我这杯酒。”
说完,他双手捧着他的那杯酒,送到阿娃唇边。她慢慢喝干,浅浅一笑。“多谢!”然后说,“我了解你心里的意思,但不一定都能答应你。”说着,拿眼睛瞟向李姥。
郑徽觉得她语意暧昧,正想问个明白,只见张二宝急步进来报告:“街坊来给一郎道贺来了!”
阿娃向李姥看了一眼,立即吩咐,“先挡一挡驾!”然后向郑徽说道,“我跟姥姥先避一避。”
话未完,郑徽立即追问:“为什么?”
“现在没工夫说。我把绣春留在这里侍候。”
说完,她跟李姥匆匆避到后面。绣春收拾了她们母女的杯筷,换上几副干净的,刚刚安排好,张二宝已领着贺客进来了。
贺客一共四位,都是左右邻居,郑徽逐一请教了姓名,彼此站着举杯相敬,客人都道:“恭喜!”主人连称:“不敢!”干完一杯,分别落座。
“我们只知道郑兄闭门读书,等闲不敢来打扰。果然文章有价,一举成名,真是闾里之光。”贺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说。
“托福,托福。”郑徽答道,“我因身体不好,简直步门不出,所以平日也没有去奉看各位高邻,实在太失礼了!”
“哪里,哪里!”贺客异口同声地谦谢。
“我看郑郎好面善!”另一位双目灼灼地看着郑徽,“仿佛哪里见过?”
郑徽心里一跳,正在自我警惕,要保持镇静,却又有人接口附和:“对了!我也有同感。”
“噢,我想起来了。不过——”原先那人迟疑了一会儿又说,“那当然不可能的。只是也太相像了!所不同的,一个形容憔悴、神情萧瑟,哪有郑兄这副玉树临风的好仪表?”
这说的是怎么回事,郑徽肚子里雪亮,故意以好奇的姿态问道:“是说我像一个什么人是不是?像谁?”
“我是瞎说。”那人笑道,“说出来太唐突了。”
“没有关系,尽管请说。”
“从前西市凶肆,有个唱挽歌的叫冯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