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8 / 14)
“好吧!”她无可奈何地说,“就咱们两个人去。”
“这又不大妥当了。第一,这么大雪,路不好走;第二,姥姥会疑心……”
“姥姥那里,只说去找房子,她不会知道咱们在外面干了什么。路上不好走,那就说不得了,不好走,也得走。总而言之,这件事绝不能交给别人去办!”
“那么,小娘子,你去告诉姥姥,我到厨房里去取馍——恐怕得找个干粮袋来装……”
“不必。给他们些钱好了。”阿娃想了一下,又说,“咱们不能马上就走。等一郎睡着了,悄悄去溜一趟。”
于是,她们重新回到楼上。郑徽的神情显得安适得多了。时已近午,侍儿们摆上食案,阿娃顾不得自己吃饭,先忙着照料郑徽,跟绣春两人把他扶了起来,拣那软烂易消化的菜,都放在他面前,然后把一双沉甸甸的银箸送到他手里。
从竹林寺进香以来,郑徽是第一次这样很像个样子地吃饭,捧碗在手,一阵心酸——但此刻他已比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极力维持着正常的神态,从容进食。只是银箸嫌重,盛着枣子粟米粥的细瓷饭碗却又嫌轻,左右都不顺手,所以食欲虽很旺盛,仍不得不慢条斯理地进食。
吃到一半,楼梯上出现了脚步声,随即听得张二宝在房门外面喊:“小娘子!”
“什么事?进来说!”
“看了一处房子,”张二宝进门回话,“在延寿坊南大街,大小一共四间。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再找。”
他的话没有完,郑徽手里的一双银箸,一时把握不住,跌落在桌上。他已是惊弓之鸟,一听又要找房子,不知是什么花样,不由得又担心了!
阿娃完全了解他的心情,机变也很快,立刻答说:“反正只我跟一郎两个人住,大小四间也够用了。”
这是对郑徽的暗示,她决不会离开他。他听出其中的意思,放了一半的心。
“小娘子总得去看一看,才好定局。街上的雪都扫开了,路不难走。”
这是个到土地庙去的好机会,阿娃很高兴地答说:“吃了饭,我马上就去。”等张二宝一走,她开始向郑徽解释找房子的事,“一郎!”她决定说老实话,来争取他的信任,“这里不是你休养的地方。人多嘈杂,连我都烦,我想弄一处房子,把你搬了去。午后,我到这里来看看,晚上仍旧回家住。你看行不行?”
郑徽抬头看着檐前的纱灯,约略可以猜想出阿娃的境况。事已如此,他还有什么提出主张的资格?只好从阿娃的一片真心中去求得安慰,便点点头说:“我听你的安排。”
“那么我去看看房子。你在家好好睡一觉!”
匆匆结束了午饭,阿娃带着绣春,由张二宝领路,去看了房子,不尽满意。但需要迫切,只好先赁了下来。同时她嘱咐张二宝尽快找人来收拾。又说,要到西市去买些应用的东西,也不坐车,便带着绣春走了。
找到西市那座荒凉破败的土地庙,阿娃不敢进去,拿五百钱抽开了串绳,跟绣春俩尽力往里一抛,在锵啷啷一片乱响声中,转身就走。
当天下午,她就把郑徽搬了去,亲自指挥着仆役,把他原先留在那里的行李书籍,都移入新居。
“这是你的家!”她对他说。
“我的家?”郑徽苦笑了,“我的家在常州,只是有家回不得而已!”
“慢慢来。”阿娃赶紧安慰他,“先把这里安顿好,到来年春暖花开,我送你回去。”
郑徽凄然无语,不住地摇头,表示那是不可能的事。
这使得阿娃又想到了那个自重逢时起,就一直存在心里的疑问:他为什么不回常州?是缺少盘缠,还是不幸下第,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或者因为冒用贾兴的名义,虚言中途遇盗,说僵了话,不好意思回去?
这些疑问要提出来,将会使他很难回答;不提呢,让他一个人闷在心里,似乎更不妙。想了好一会儿,她决定还是要弄个明白,便把她所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都不是。”郑徽低着头,轻轻说了句,“我们父子之情已绝。”
“什么?”她没有听清楚,追问着,“你们父子怎么样?”
“说来话长。”郑徽摇摇头,“我不想告诉你。提起那种惨痛,你夜里会做噩梦。”
他越是这样说,她越觉得有了解的必要——如果不了解,她无法消除他心里的病根,他就永远不会快乐。 ↑返回顶部↑
“这又不大妥当了。第一,这么大雪,路不好走;第二,姥姥会疑心……”
“姥姥那里,只说去找房子,她不会知道咱们在外面干了什么。路上不好走,那就说不得了,不好走,也得走。总而言之,这件事绝不能交给别人去办!”
“那么,小娘子,你去告诉姥姥,我到厨房里去取馍——恐怕得找个干粮袋来装……”
“不必。给他们些钱好了。”阿娃想了一下,又说,“咱们不能马上就走。等一郎睡着了,悄悄去溜一趟。”
于是,她们重新回到楼上。郑徽的神情显得安适得多了。时已近午,侍儿们摆上食案,阿娃顾不得自己吃饭,先忙着照料郑徽,跟绣春两人把他扶了起来,拣那软烂易消化的菜,都放在他面前,然后把一双沉甸甸的银箸送到他手里。
从竹林寺进香以来,郑徽是第一次这样很像个样子地吃饭,捧碗在手,一阵心酸——但此刻他已比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极力维持着正常的神态,从容进食。只是银箸嫌重,盛着枣子粟米粥的细瓷饭碗却又嫌轻,左右都不顺手,所以食欲虽很旺盛,仍不得不慢条斯理地进食。
吃到一半,楼梯上出现了脚步声,随即听得张二宝在房门外面喊:“小娘子!”
“什么事?进来说!”
“看了一处房子,”张二宝进门回话,“在延寿坊南大街,大小一共四间。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再找。”
他的话没有完,郑徽手里的一双银箸,一时把握不住,跌落在桌上。他已是惊弓之鸟,一听又要找房子,不知是什么花样,不由得又担心了!
阿娃完全了解他的心情,机变也很快,立刻答说:“反正只我跟一郎两个人住,大小四间也够用了。”
这是对郑徽的暗示,她决不会离开他。他听出其中的意思,放了一半的心。
“小娘子总得去看一看,才好定局。街上的雪都扫开了,路不难走。”
这是个到土地庙去的好机会,阿娃很高兴地答说:“吃了饭,我马上就去。”等张二宝一走,她开始向郑徽解释找房子的事,“一郎!”她决定说老实话,来争取他的信任,“这里不是你休养的地方。人多嘈杂,连我都烦,我想弄一处房子,把你搬了去。午后,我到这里来看看,晚上仍旧回家住。你看行不行?”
郑徽抬头看着檐前的纱灯,约略可以猜想出阿娃的境况。事已如此,他还有什么提出主张的资格?只好从阿娃的一片真心中去求得安慰,便点点头说:“我听你的安排。”
“那么我去看看房子。你在家好好睡一觉!”
匆匆结束了午饭,阿娃带着绣春,由张二宝领路,去看了房子,不尽满意。但需要迫切,只好先赁了下来。同时她嘱咐张二宝尽快找人来收拾。又说,要到西市去买些应用的东西,也不坐车,便带着绣春走了。
找到西市那座荒凉破败的土地庙,阿娃不敢进去,拿五百钱抽开了串绳,跟绣春俩尽力往里一抛,在锵啷啷一片乱响声中,转身就走。
当天下午,她就把郑徽搬了去,亲自指挥着仆役,把他原先留在那里的行李书籍,都移入新居。
“这是你的家!”她对他说。
“我的家?”郑徽苦笑了,“我的家在常州,只是有家回不得而已!”
“慢慢来。”阿娃赶紧安慰他,“先把这里安顿好,到来年春暖花开,我送你回去。”
郑徽凄然无语,不住地摇头,表示那是不可能的事。
这使得阿娃又想到了那个自重逢时起,就一直存在心里的疑问:他为什么不回常州?是缺少盘缠,还是不幸下第,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或者因为冒用贾兴的名义,虚言中途遇盗,说僵了话,不好意思回去?
这些疑问要提出来,将会使他很难回答;不提呢,让他一个人闷在心里,似乎更不妙。想了好一会儿,她决定还是要弄个明白,便把她所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都不是。”郑徽低着头,轻轻说了句,“我们父子之情已绝。”
“什么?”她没有听清楚,追问着,“你们父子怎么样?”
“说来话长。”郑徽摇摇头,“我不想告诉你。提起那种惨痛,你夜里会做噩梦。”
他越是这样说,她越觉得有了解的必要——如果不了解,她无法消除他心里的病根,他就永远不会快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