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可错过的美景(4 / 7)
阿尔巴特街上最富有历史韵味的地方当属那些民居古建。据说俄罗斯有不少名门望族都曾在此落户,比如托尔斯泰、加加林、亚历山大等家族,有心人仍能在门楣上发现他们的家族名号。
阿尔巴特街53号非常有名,因为这里是诗人普希金的故居。1831年,普希金与“俄国第一美女”娜塔丽娅结婚后在此居住数月,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如今,这幢房屋已被改建为普希金故居博物馆,内部分为两层,一层展示了诗人的部分作品和常用物件,二层是一个具有19世纪早期装饰风格的房间。在普希金故居的对面,静静矗立着一座诗人与妻子的青铜雕塑。
53号附近还保存着另一些文化名人的故居,比如作家安德烈·别雷故居、小说家莱蒙托夫故居、建筑师梅利尼科夫故居、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故居等。阿纳托利·纳乌莫维奇·雷巴科夫写过一部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让这条大街更加声名远扬。
除了名人故居以外,阿尔巴特街还是画家的天堂。街道两边布满了画摊,摆有各种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年轻的画家们有的推销油画,有的现场作画,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游人。显然,他们现在还远远不能和列宾、列维坦相提并论,但谁敢说未来的大师不会出自其中呢?
艺术与商业、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阿尔巴特街上交融,同时展现出莫斯科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被誉为“莫斯科的精灵”的阿尔巴特街
美丽的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
圣三一是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世界上有多个取名“圣三一”的教堂,比如罗马圣三一教堂、伦敦圣三一教堂等。在莫科斯东北处70千米远的谢尔盖耶夫市,也建有一座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本国历史至少有一半都与东正教相关,而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正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
◎创建人谢尔盖
这座教堂的创建人名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谢尔盖23岁时,与哥哥一起在荒郊丛林中建起一座简陋的小教堂,专心侍奉三一上帝,信奉东正教,过起了隐居生活。由于生活过于艰苦,哥哥不久离开此地,谢尔盖独自坚守,潜心修行,即便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也没有中断自己的虔诚之心,再加上他积极帮助那些逃难的人们,很快博得了圣人之名。
建于中世纪的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被政为“莫斯科金环上的美丽明珠”,是俄罗斯东正教虔敬与精神教化的中心,其中最著名的圣三一大教堂是其核心。
追随谢尔盖的修道者越来越多,他们陆续迁来定居此地,并在谢尔盖的教化之下信奉东正教,而后又广播教义。渐渐地,俄罗斯的中心地区及东北地区相继建起了几十座教堂,位于谢尔盖耶夫的这座教堂遂被视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
若干年过去,当年那座简陋的小教堂已发展成一处占地面积广大、物资丰富的大教堂。在战乱时期,这里储存过大量的武器弹药与食物,成为莫斯科北方的一道防御阵地。1608年,波兰军队欲从谢尔盖耶夫打开一道通往莫斯科的缺口,却没想到遭到顽强抵抗,竟被阻击了16个月!
1988年,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职能。1993年,这座著名的宗教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东正教建筑精品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现已成为俄罗斯古典建筑群落的一个标杆之作。它拥有不同时期所建、不同形式的多座教堂,包括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及塔楼、圣母升天教堂、斋房、11座塔楼、慈善医院等。
走进这座大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个线条柔美、色彩鲜明的“洋葱头”。中间一座“洋葱头”金光闪闪,其他4个“洋葱头”皆为蓝色,其间又点缀着金色的星月图案。这5个穹顶都属于圣母升天教堂,教堂里面保存着不少17世纪的精美壁画。
这组建筑群落中最有名的要属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教堂建于1423~1442年,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的典范。此处保存着创建人谢尔盖的陵墓,还可以看到俄罗斯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不少壁画作品。卢布廖夫以画《三圣像》而出名,教堂以前收藏着他的代表作《三圣像》,遗憾的是,该幅作品现已被转藏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白石砖砌的斋房建于1682~1692年,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曾多次举办过隆重的宴会。另一座五层钟楼建于1741~1769年,全高88米,内藏挂钟42口,曾被列入“俄罗斯最美的建筑物之一”。
不管是从整体布局还是建造细节来看,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都是东正教的一座建筑精品。在它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精神中心以后,每逢复活节、圣诞节等重大宗教节日,教会的高级僧侣和大批信徒都会聚集在此举办一场隆重的圣事。
艺术宝库冬宫
上帝显然是慷慨的,以前为圣彼得堡赐予皇权的荣耀,现在又赠予艺术的华光。冬宫显然是执着的,从不介意自己的身份是皇室宫邸还是国家博物馆,始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些艺术珍品。通常,人们喜欢把汇聚各种财富的地方称作“宝库”,圣彼得堡的冬宫便是世界上一座无可匹敌的艺术宝库。
◎从皇宫到博物馆
圣彼得堡曾是沙皇时代的首都,冬宫就坐落于圣彼得堡皇宫广场上,毗邻涅瓦河畔。在沙皇统治时期,它是代表权力巅峰的皇室宫邸,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它变身为汇聚无数艺术藏品的博物馆。
冬宫博物馆又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包括冬宫、小艾尔米塔什宫、大艾尔米塔什宫、新艾尔米塔什宫与艾尔米塔什剧院5座建筑。
巍峨的冬宫及其广场
根据历史记载,整个冬宫的奠基始于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执政时期。伊丽莎白曾在德国居住过一段时间,思想与作风倾于欧式,继承皇位后开始大力兴建圣彼得堡,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工程就是冬宫。1754年,她请来意大利建筑师拉斯提里主持修建,耗时8年完成了这座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作。从落成之日到1917年,冬宫一直是至尊荣耀的皇室宫邸。
扩建冬宫的重要人物则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登上皇位后,她便下令在冬宫一侧建起了小艾尔米塔什宫。为了妥善安置德国富商戈兹克斯基赠予的225件欧洲名画,以及一批珠宝玉器,叶卡捷琳娜大帝决定加建一座收藏馆,这就是大艾尔米塔什宫。后来,她又命人建起了另一座艾尔米塔什剧院。尼古拉一世继位后,同样是为了安置大量收藏品而建了新艾尔米塔什宫,并于1852年开放为博物馆。
20世纪初期,苏联严加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同时又添入大量充公的个人藏品。20世纪30年代,冬宫博物馆终于揭开了神秘的皇室面纱,完全面向公众开放。这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下设八大部门,分别为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世界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钱币部、西欧艺术部、科学教育部和修复保管部。宫中藏品共有270余万件,代表性藏品约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与100多万枚硬币、奖章、纪念章等,另外还有22.4万件实用艺术品。
◎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 ↑返回顶部↑
阿尔巴特街53号非常有名,因为这里是诗人普希金的故居。1831年,普希金与“俄国第一美女”娜塔丽娅结婚后在此居住数月,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如今,这幢房屋已被改建为普希金故居博物馆,内部分为两层,一层展示了诗人的部分作品和常用物件,二层是一个具有19世纪早期装饰风格的房间。在普希金故居的对面,静静矗立着一座诗人与妻子的青铜雕塑。
53号附近还保存着另一些文化名人的故居,比如作家安德烈·别雷故居、小说家莱蒙托夫故居、建筑师梅利尼科夫故居、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故居等。阿纳托利·纳乌莫维奇·雷巴科夫写过一部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让这条大街更加声名远扬。
除了名人故居以外,阿尔巴特街还是画家的天堂。街道两边布满了画摊,摆有各种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年轻的画家们有的推销油画,有的现场作画,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游人。显然,他们现在还远远不能和列宾、列维坦相提并论,但谁敢说未来的大师不会出自其中呢?
艺术与商业、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阿尔巴特街上交融,同时展现出莫斯科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被誉为“莫斯科的精灵”的阿尔巴特街
美丽的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
圣三一是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世界上有多个取名“圣三一”的教堂,比如罗马圣三一教堂、伦敦圣三一教堂等。在莫科斯东北处70千米远的谢尔盖耶夫市,也建有一座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本国历史至少有一半都与东正教相关,而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正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
◎创建人谢尔盖
这座教堂的创建人名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谢尔盖23岁时,与哥哥一起在荒郊丛林中建起一座简陋的小教堂,专心侍奉三一上帝,信奉东正教,过起了隐居生活。由于生活过于艰苦,哥哥不久离开此地,谢尔盖独自坚守,潜心修行,即便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也没有中断自己的虔诚之心,再加上他积极帮助那些逃难的人们,很快博得了圣人之名。
建于中世纪的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被政为“莫斯科金环上的美丽明珠”,是俄罗斯东正教虔敬与精神教化的中心,其中最著名的圣三一大教堂是其核心。
追随谢尔盖的修道者越来越多,他们陆续迁来定居此地,并在谢尔盖的教化之下信奉东正教,而后又广播教义。渐渐地,俄罗斯的中心地区及东北地区相继建起了几十座教堂,位于谢尔盖耶夫的这座教堂遂被视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
若干年过去,当年那座简陋的小教堂已发展成一处占地面积广大、物资丰富的大教堂。在战乱时期,这里储存过大量的武器弹药与食物,成为莫斯科北方的一道防御阵地。1608年,波兰军队欲从谢尔盖耶夫打开一道通往莫斯科的缺口,却没想到遭到顽强抵抗,竟被阻击了16个月!
1988年,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职能。1993年,这座著名的宗教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东正教建筑精品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现已成为俄罗斯古典建筑群落的一个标杆之作。它拥有不同时期所建、不同形式的多座教堂,包括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及塔楼、圣母升天教堂、斋房、11座塔楼、慈善医院等。
走进这座大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个线条柔美、色彩鲜明的“洋葱头”。中间一座“洋葱头”金光闪闪,其他4个“洋葱头”皆为蓝色,其间又点缀着金色的星月图案。这5个穹顶都属于圣母升天教堂,教堂里面保存着不少17世纪的精美壁画。
这组建筑群落中最有名的要属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教堂建于1423~1442年,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的典范。此处保存着创建人谢尔盖的陵墓,还可以看到俄罗斯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不少壁画作品。卢布廖夫以画《三圣像》而出名,教堂以前收藏着他的代表作《三圣像》,遗憾的是,该幅作品现已被转藏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白石砖砌的斋房建于1682~1692年,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曾多次举办过隆重的宴会。另一座五层钟楼建于1741~1769年,全高88米,内藏挂钟42口,曾被列入“俄罗斯最美的建筑物之一”。
不管是从整体布局还是建造细节来看,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都是东正教的一座建筑精品。在它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精神中心以后,每逢复活节、圣诞节等重大宗教节日,教会的高级僧侣和大批信徒都会聚集在此举办一场隆重的圣事。
艺术宝库冬宫
上帝显然是慷慨的,以前为圣彼得堡赐予皇权的荣耀,现在又赠予艺术的华光。冬宫显然是执着的,从不介意自己的身份是皇室宫邸还是国家博物馆,始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些艺术珍品。通常,人们喜欢把汇聚各种财富的地方称作“宝库”,圣彼得堡的冬宫便是世界上一座无可匹敌的艺术宝库。
◎从皇宫到博物馆
圣彼得堡曾是沙皇时代的首都,冬宫就坐落于圣彼得堡皇宫广场上,毗邻涅瓦河畔。在沙皇统治时期,它是代表权力巅峰的皇室宫邸,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它变身为汇聚无数艺术藏品的博物馆。
冬宫博物馆又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包括冬宫、小艾尔米塔什宫、大艾尔米塔什宫、新艾尔米塔什宫与艾尔米塔什剧院5座建筑。
巍峨的冬宫及其广场
根据历史记载,整个冬宫的奠基始于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执政时期。伊丽莎白曾在德国居住过一段时间,思想与作风倾于欧式,继承皇位后开始大力兴建圣彼得堡,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工程就是冬宫。1754年,她请来意大利建筑师拉斯提里主持修建,耗时8年完成了这座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作。从落成之日到1917年,冬宫一直是至尊荣耀的皇室宫邸。
扩建冬宫的重要人物则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登上皇位后,她便下令在冬宫一侧建起了小艾尔米塔什宫。为了妥善安置德国富商戈兹克斯基赠予的225件欧洲名画,以及一批珠宝玉器,叶卡捷琳娜大帝决定加建一座收藏馆,这就是大艾尔米塔什宫。后来,她又命人建起了另一座艾尔米塔什剧院。尼古拉一世继位后,同样是为了安置大量收藏品而建了新艾尔米塔什宫,并于1852年开放为博物馆。
20世纪初期,苏联严加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同时又添入大量充公的个人藏品。20世纪30年代,冬宫博物馆终于揭开了神秘的皇室面纱,完全面向公众开放。这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下设八大部门,分别为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世界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钱币部、西欧艺术部、科学教育部和修复保管部。宫中藏品共有270余万件,代表性藏品约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与100多万枚硬币、奖章、纪念章等,另外还有22.4万件实用艺术品。
◎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