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1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内陆,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它位于中欧和中亚地区交接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巨大的政治价值和商业价值,自古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形形色色的统治者来了又去,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绚烂的精神财富。
  双重内陆国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地方覆盖着蔚蓝的海洋。因此,五大洲的诸多国家中,大部分国家都或多或少拥有海岸线,无海岸线的内陆国家不多,双重内陆国更是罕见。所谓双重内陆国,指的是被周边内陆国夹裹在中间的内陆国家。综观全球,仅有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及欧洲的列支敦士登大公国符合“双重内陆国”的条件。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土面积远超列支敦士登大公国,顺理成章地荣膺“世界最大双重内陆国”的称号。
  ◎物产丰美:富饶繁荣的“双金”之国
  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辽阔的疆域。近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坐标轴轴心为圆心,按照顺时针方向从“东”顺着“南、西、北”画一个圆形,乌兹别克斯坦依次与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阿富汗(南部)、土库曼斯坦(西南部)、哈萨克斯坦(西部及北部)毗邻,边界线长约6600千米。
  自东向西,乌兹别克斯坦领土海拔逐渐降低。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下,每到春季,东部山脉顶峰的积雪消融,注入阿姆河和锡尔河。这两大河流途经中部地区的平原,直达西部盆地,最终汇入咸海。河流经过的地带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河谷和沙漠绿洲,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农耕条件。
  据统计,乌兹别克斯坦的耕地面积多达600万公顷,盛产棉花、稻谷等经济作物。每年秋季,雪白丰硕的棉桃铺满山野,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被誉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白金”产业。
  除农业外,乌兹别克斯坦的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厚。黄金储量位居世界第四位,其余贵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资源的储量均占据中亚地区前列。其中,丰厚的黄金和“白金”产量为乌兹别克斯坦赢得“双金之国”的美誉。
  ◎文化悠远:活的教科书和博物馆
  中亚五国中,乌兹别克斯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它历史悠久,多座城市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拥有兼具东西方、草原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化。这里名城众多,古迹遍地,被誉为“印证中亚历史的活的教科书和博物馆”。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方面不遗余力。除了在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千年古城维护重建古建筑外,还在多个城市建立历史人物纪念广场、纪念塑像,并积极举办历史人物纪念活动,鼓励年轻人报考艺术类院校,从事文化事业。
  布哈拉丝绸和香料节时在街边台阶上小憩的人们
  作为古代中亚的文化艺术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的歌舞、雕塑、建筑都具备独特的艺术特色,尤其是精密画、建筑装饰和雕塑等手工艺更是出类拔萃,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要想近距离领略艺术风采,游览乌国的历史古迹是最好的选择。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许多千年古城,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沙赫利苏伯兹、铁尔梅兹、浩罕等地都留存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自然及人文景观超过4000处,像一座座宏大的露天博物馆,比较完美地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貌。
  ◎国中有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的行政区划以“州”为主要单位,除首都塔什干为直辖市外,“州”下设区,区内有城市和乡村。有趣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国中有国”,行政区划内还设有一个拥有独立宪法、独立国旗和国徽的国家——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临近克孜勒库姆沙漠和乌斯秋尔特高原。阿姆河从它境内流过,冲击成土地肥沃的三角洲地带,是自治共和国农业的主要基地。自治共和国国旗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旗形式类似,均由三色横条组成,最上面横条左侧绘有月牙伴群星的图案。和乌兹别克斯坦天蓝、雪白和草绿三色横条不同的是,自治共和国国旗三色横条呈现深蓝、金黄和浅绿,伴着月牙的星星也从12颗减为5颗。
  自治共和国居民以卡拉卡尔帕克族为主,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中亚地区血统最为混杂的民族之一。自治共和国辖区受沙漠及咸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冬夏温差较大,干燥缺水。由于临近沙漠,自治共和国拥有大量的沙漠牧场,养殖了大量骆驼和卡拉库尔羊。它北部的阿姆河三角洲地区是全国较为富庶的地区,水稻产量居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之首。
  建国简史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数千年历史和缤纷灿烂的文化。早在70万年前,这里就已存在人类活动的痕迹。由于处在被诸多内陆国家裹挟的中间地带,乌兹别克斯坦气候温和,土地富美丰饶,放牧农耕两相宜,商贸业非常发达。数千年来,这片富饶的土地受到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觊觎,燃起了无数战火硝烟。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宣告独立,开始了崭新的历史。
  ◎多国交替统治时期
  公元前10世纪,乌兹别克进入“铁器时代”。这个时期,聚居的半牧半耕部落逐渐发展成一个个固定的城邦,比较富裕的人家开始雇用穷人照顾自己田地,蓄养奴隶的现象日益普遍。公元前8世纪开始,出现了以城邦为领域的小规模国家,例如花剌子模、粟特等。
  公元前6世纪,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始染指乌兹别克,将大部分城邦国家纳入王朝版图。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朝的亚历山大大帝统一了包括乌兹别克领土在内的波斯。此后,乌兹别克数易其主,经历了大夏国时期、大月氏时期、贵霜帝国、波斯萨珊王朝、突厥汗国、阿拉伯帝国、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花剌子模帝国、察合台汗国等时期。经过两千年的岁月洗礼,乌兹别克成为国际化的贸易都市,各族人民交替杂居,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14世纪,帖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将乌兹别克版图扩大到欧洲及北高加索、伏尔加河地带。帖木儿王朝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文教,在“上行下效”的带动下,乌兹别克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状态。这个时期的文化成果影响了整个中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乌兹别克大夏国时期身穿卡吾拉凯斯的女性塑像
  伊苏斯战役中的亚历山大大帝,他统一了包括乌兹别克领土在内的波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