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9)(3 / 4)
在沈怀瑾烧陶的时候,厉也经常来帮他,沈怀瑾见他恢复了正常,又不好主动问他当时为什么不高兴,心里抓耳挠腮的痒,于是另找话题:
厉,你知道天河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和临山原差别大吗?
厉想了想,答道:我听岩讲过,天河原要比临山原还要再热一些,果子都很大很甜,那里还有一条宽得看不到边的河,远远的和天连在一起。
沈怀瑾心想那恐怕不是河,而是海,他问道:天河原的部落是不是有很多盐用来交换?
厉挑了挑眉,丝毫不惊讶沈怀瑾能猜到这个,你知道得可真多。
明明是一副第一次来到东大陆的样子,偏偏能说出很多部落其他人都不一定知道的东西。
沈怀瑾心想果然是海啊,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能吃上海产品就更好了。
凛出发那天,沈怀瑾拿出了三十五个个陶罐。其中二十个算他送给部落的,供其交换,剩下的十五个里,十个让凛帮他拿去交换其他物资,剩余五个则是给凛和其他出去赶集的兽人的劳务费。
凛知道以后,推辞道:瑾,我为部落的巫办事是应该的,你不需要另外再给我陶罐了。
沈怀瑾摇摇头,坚持道:路途遥远,你们一路背过去也不容易,五个陶罐并不算什么。况且,我还有事要拜托你。
你说。
沈怀瑾拿出了几片树皮,内层让他用炭笔分别画上了水稻、辣椒、甘蔗和棉花的样子。
他嘱咐道:如果在集市上看到这几种植物,你一定要替我换来,陶罐不够的话就向你借,回来后我会给你补偿。如果没有这些植物,你见到能吃的果实也可以换一些来,至于还有剩下的陶罐,就替我全部换成盐吧。
凛点点头,表示明白。
这队出去赶集的兽人们统统用上了双藤筐,人形时则一前一后背着,兽形时就系在背上,陶罐都是用干草包了才放进藤筐的,兽人们跑得稳一些就不会出问题。
和部落成员一起目送着凛一行兽人远去,沈怀瑾心里稍轻松了些。就算没找到他想要的种子也没关系,至少能换回不少盐。部落盐不多,每次他想腌点东西都得找安和厉要,实在有些麻烦。
凛他们离开以后,部落也恢复了宁静,沈怀瑾则开始考虑建一个炭窑。
他前几天连烧了三批陶器,耗费了大量木材,实在有些麻烦。正好工棚够大,再建个炭窑绰绰有余。建炭窑的方法也可以直接从u盘上找到,据说还是能多次使用的。
沈怀瑾和雨一起将大量木材从小到大、从短到长竖着层层堆叠起来,尽量堆得密集,这样能烧出更多更好的炭来,最终堆出了一个直径一米高约八十厘米的圆锥形来。接着就是黏土加水加纤维,一点一点糊上去,厚度大约一掌宽即可。沈怀瑾在顶部留出一个小口,又在底部四周挖出了八个进气孔。
晾了一晚让它自然阴干,第二天,沈怀瑾用打火石点燃了火绒,从顶部的洞口放入窑内,因为底部有进气孔,窑内自然而然会形成上升气流,火则逆着气流的方向往下烧。不断下移的火会消耗掉上升气流里的氧气,这样上方已经被烧好的木炭则不至于继续被烧成灰。
一旦能从进气孔看到火焰,说明火已经烧到了底部,可以把进气孔封上了。
八个进气孔都被封上后,沈怀瑾就把顶部的洞口也封上了。这样,窑内还能燃烧一小段时间,之后就等着第二天自然冷却后开窑了。
雨在一旁好奇地问:瑾,我们烧木头干嘛呀?木头灰又没什么用。
沈怀瑾笑道:不是要烧成木头灰,我们把木头烧一半烧成木炭存起来,以后拿来烧东西又快又方便,还能有其他用处。不过雨的话也提醒他了,草木灰用处也很多,他有空应该好好翻翻资料看可以怎么利用,平时烧这么多木头,留下的草木灰丢了也可惜。
接下来也没什么事了,两人回到了广场上,捕猎队伍刚刚回来,猎到的正是大耳兽,大家此时正在分配食物。
沈怀瑾戳了戳厉的后腰,道:要肥的。
厉回头瞧他,不是不爱吃肥的嘛。每次都把冒油那几块留给他吃
沈怀瑾道:有其他用处。
最后沈怀瑾心满意足地拿到最肥那一块。
他倒不是为了吃肥肉,而是想用来熬些兽油用作平时炒菜用。他父母在家就爱熬猪油,平常在家下馄饨时滴上三滴,别提有多香了。 ↑返回顶部↑
厉,你知道天河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和临山原差别大吗?
厉想了想,答道:我听岩讲过,天河原要比临山原还要再热一些,果子都很大很甜,那里还有一条宽得看不到边的河,远远的和天连在一起。
沈怀瑾心想那恐怕不是河,而是海,他问道:天河原的部落是不是有很多盐用来交换?
厉挑了挑眉,丝毫不惊讶沈怀瑾能猜到这个,你知道得可真多。
明明是一副第一次来到东大陆的样子,偏偏能说出很多部落其他人都不一定知道的东西。
沈怀瑾心想果然是海啊,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能吃上海产品就更好了。
凛出发那天,沈怀瑾拿出了三十五个个陶罐。其中二十个算他送给部落的,供其交换,剩下的十五个里,十个让凛帮他拿去交换其他物资,剩余五个则是给凛和其他出去赶集的兽人的劳务费。
凛知道以后,推辞道:瑾,我为部落的巫办事是应该的,你不需要另外再给我陶罐了。
沈怀瑾摇摇头,坚持道:路途遥远,你们一路背过去也不容易,五个陶罐并不算什么。况且,我还有事要拜托你。
你说。
沈怀瑾拿出了几片树皮,内层让他用炭笔分别画上了水稻、辣椒、甘蔗和棉花的样子。
他嘱咐道:如果在集市上看到这几种植物,你一定要替我换来,陶罐不够的话就向你借,回来后我会给你补偿。如果没有这些植物,你见到能吃的果实也可以换一些来,至于还有剩下的陶罐,就替我全部换成盐吧。
凛点点头,表示明白。
这队出去赶集的兽人们统统用上了双藤筐,人形时则一前一后背着,兽形时就系在背上,陶罐都是用干草包了才放进藤筐的,兽人们跑得稳一些就不会出问题。
和部落成员一起目送着凛一行兽人远去,沈怀瑾心里稍轻松了些。就算没找到他想要的种子也没关系,至少能换回不少盐。部落盐不多,每次他想腌点东西都得找安和厉要,实在有些麻烦。
凛他们离开以后,部落也恢复了宁静,沈怀瑾则开始考虑建一个炭窑。
他前几天连烧了三批陶器,耗费了大量木材,实在有些麻烦。正好工棚够大,再建个炭窑绰绰有余。建炭窑的方法也可以直接从u盘上找到,据说还是能多次使用的。
沈怀瑾和雨一起将大量木材从小到大、从短到长竖着层层堆叠起来,尽量堆得密集,这样能烧出更多更好的炭来,最终堆出了一个直径一米高约八十厘米的圆锥形来。接着就是黏土加水加纤维,一点一点糊上去,厚度大约一掌宽即可。沈怀瑾在顶部留出一个小口,又在底部四周挖出了八个进气孔。
晾了一晚让它自然阴干,第二天,沈怀瑾用打火石点燃了火绒,从顶部的洞口放入窑内,因为底部有进气孔,窑内自然而然会形成上升气流,火则逆着气流的方向往下烧。不断下移的火会消耗掉上升气流里的氧气,这样上方已经被烧好的木炭则不至于继续被烧成灰。
一旦能从进气孔看到火焰,说明火已经烧到了底部,可以把进气孔封上了。
八个进气孔都被封上后,沈怀瑾就把顶部的洞口也封上了。这样,窑内还能燃烧一小段时间,之后就等着第二天自然冷却后开窑了。
雨在一旁好奇地问:瑾,我们烧木头干嘛呀?木头灰又没什么用。
沈怀瑾笑道:不是要烧成木头灰,我们把木头烧一半烧成木炭存起来,以后拿来烧东西又快又方便,还能有其他用处。不过雨的话也提醒他了,草木灰用处也很多,他有空应该好好翻翻资料看可以怎么利用,平时烧这么多木头,留下的草木灰丢了也可惜。
接下来也没什么事了,两人回到了广场上,捕猎队伍刚刚回来,猎到的正是大耳兽,大家此时正在分配食物。
沈怀瑾戳了戳厉的后腰,道:要肥的。
厉回头瞧他,不是不爱吃肥的嘛。每次都把冒油那几块留给他吃
沈怀瑾道:有其他用处。
最后沈怀瑾心满意足地拿到最肥那一块。
他倒不是为了吃肥肉,而是想用来熬些兽油用作平时炒菜用。他父母在家就爱熬猪油,平常在家下馄饨时滴上三滴,别提有多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