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市六中学生分享的学习方法?对市六中那些学渣有用,对他们市二中来说,确定有用吗?
  分享这套方法的,居然也是个学渣?参加过高考,成绩稀巴烂,辍学一年才进的复读班,成绩还不咋地?
  那个时候,夏茗的成绩放在市二中学生眼里,确实不起眼,难怪他们对那套学习方法不感兴趣。
  杨启明作为年级第一,天资聪颖,请了专业的辅导老师补课,对一个学渣分享的东西,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夏茗那套学习方法,在市六中引起轰动,在市二中却没掀起多少波澜,很快就被人给遗忘了。
  直到一次次联考,市六中的平均成绩稳步上升,挤进前100名的学生越来越多,杨启明才突然意识到不对劲。
  他压根没想起那套学习方法,只是好奇市六中到底做了什么,怎么所有人的成绩都在往前冲。
  直到有一次,经过教导处办公室,听到田主任纳闷的嘀咕。
  “奇了怪了,夏同学的学习方法,明明也分享给咱们学校的学生了。”
  “怎么市六中的学生用了,进步这么快,咱们学校的学生用了,就没什么动静呢?难道还水土不服,搁咱们学校不适用?”
  杨启明这才想起压根没被他重视过的学习方法,跟田主任拿了一份影印版的来看。
  杨启明常年考年级第1名,是老师们的宠儿,他开口要学子资料,田主任哪有不给的道理?
  拿到资料后,杨启明自己看了一遍,发现确实有很多可挖掘的、很实用的东西,这才重新重视起来。
  为了把这套学习方法吃透,杨启明让他请的辅导老师一起研究。
  “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这套学习方法很新奇,很实用啊,是哪个老师总结的,很有一手啊。”辅导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十几张纸,能写下的毕竟有限,几乎都是总结的精华,但这些精华,并不是谁都能看懂并吃透的。
  夏茗当时在台上做分享,举了实际案例,做了很多纸上没写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大家进一步的理解这套学习方法,所以市六中的学生们吃透了这套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运用得很得心应手。
  这就是为什么,田主任在听的时候,拍案叫绝,拿回市二中后,却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
  第440章 对手
  大家看到这些资料,一来并不重视,二来资料有限,光凭自己看,压根就吃不透里头的门道,自然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不放在心上了。
  辅导老师不同,他能给杨启明辅导,本身已经足够说明他的水准了。
  这套资料在他眼里,变成了宝贝。
  “你从哪里弄来的好东西? 是哪个老师写的,方便引荐我认识吗?我想跟她讨教讨教,她这套方法自成一派,是自己总结吧?实在令人佩服。”
  这些东西一看,压根就不像学生思维的产物,反而像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资深老师,从教学老师乃至出题人的角度,总结出来的精华。
  杨启明愣了半晌,突然问:“老师,你说总结出这份东西的人,是不是比我聪明?”
  辅导老师笑了,“你说什么呢?这个东西,压根不像是学生写出来的,是哪个老师写的吧?对方是老师,你还是个学生,这怎么能比?”
  杨启明明显被打击到了,“它还真是个学生写的,而且是市六中的学生。”
  身为省状元的竞争者之一,杨启明是有几分傲气的,突然冒出来一个学渣,感觉似乎比他还厉害,他心里不舒坦。
  “不可能吧?”辅导老师震惊。
  杨启明苦笑一声,“是个女学生,去年参加过高考,但落榜了,而且她的成绩在市六中虽然是在上游,但并不是前3名,甚至可能不是前10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