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美食录 第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惹得杨大嫂打趣:“老夫人瞧见漂亮小娘子就疼得什么似的,好叫我们做儿媳的心寒。”
  “你个猴儿,谁还能少了你的不成。”杨老夫人佯装生气,再问曼娘父母,当得知曼娘母亲是临安钱家时,陡然来了精神:“可是卿玉堂那个钱家?”
  卿玉堂是钱塘王的国姓堂号,长江以南大块田地从前都是钱塘王的封地,后来钱塘王主动纳土归宋,是以官家感念钱氏,便将钱塘王故里临安定为杭州的名字“临安府”。
  钱塘王历经几代至今已经不算显赫人家,但江南的百姓们犹认钱家为王侯家。
  曼娘抿抿嘴:“是。”不过娘亲是旁系庶女,家中虽然是读书人家却也败落了,要不也不会嫁给爹爹这个商贾。
  这话一出,饭桌上杨家女眷又多了一层敬意。
  长得美、说话伶俐、落落大方,又出身名门,杨老夫人瞧这位小娘子是越来越顺心。
  人上了年纪就有一遭做媒的爱好,老夫人拉着曼娘的手:“可婚配了不成?”
  大宋世风开放,本朝女儿家说起自己亲事并不扭捏,是以曼娘摇摇头:“还未。”
  老夫人便来了精神头:“我想着倒有门好亲……”她三孙子是个庶出的,日后分不到什么家资,娶个商贾人家女儿正好,进门就带大笔资财,可保孙儿心无旁骛的读书进取。
  曼娘忙拦住她老人家的话头:“多谢老夫人周全,只不过我家就我一人,父母望着我招赘哩!”
  一句话就将老夫人的话头堵死,杨老夫人一想,若是勉强娶这位小娘子瞧在她嫁妆和美貌上也还使得,可若是入赘她家那自然就不划算了,是以收住了话头。
  杨大夫人忙将话题转开:“好俊个人儿,手又巧,不知那道梅花汤是如何做得的?”
  众人又热热闹闹说起梅花汤,杨大夫人这才松了口气,老夫人的心思她也猜到了,可这样美貌能干又嫁妆丰厚的儿媳妇进门,叫她这个婆母如何应付得了?
  曼娘不知这家人背后的弯弯绕心思,只想着维护好食客,她说话风趣,人又诚恳,不过一会便收下了好几张拜帖:“过个把月我们恒家酒楼要开到京师,皆时一定上门拜访。”
  杨素娥没心思听母亲、嫂子与少东家磕牙,只趁着众人不备悄悄儿夹那望潮虾,一口一个,唔——
  这滋味,绝了!
  她这些天憋着气,没什么心思吃喝,人也瘦了好几斤,气色瞧着不大好,这回来妹妹家做客为遮掩憔悴打了好几层粉。
  可不知怎么的,今儿闻见这桌上的酒宴香气,压根儿管不住筷子。
  酒席过后还不过瘾,索性打发自个儿的佣人去恒家酒楼多买些油多糟琼芝、望潮虾、羊脂韭饼等物,藏在食盒里拎进府,打算自己偷偷吃。
  谁知正吃得欢,外头响起了脚步声,还夹杂着隐约的说话声:“姐姐今儿不吃饭,我实在挂心得很。”
  “就是,这孩子也不知怎么了,在船上时就蔫蔫的,莫非是晕船了?”是妹妹和杨老夫人的声音。
  杨素娥慌得将食盒仓皇藏起来,这才开门:“娘,素依,你们怎么来了?”
  吴夫人担心问她:“姐姐,我瞧着你不吃饭,难道是身子不舒服?”
  杨素娥慌乱想了个理由:“无妨,是水土不服。”
  正扯着谎,吴家养的家猫狮子球却不知从哪里扒拉出来了食盒,“砰”一下打落地上——
  羊脂韭饼浓郁的香味立刻在空气里蔓延。
  杨素娥“刷”一下涨红了脸。
  “这……素娥,你不是那天不喜吃恒家酒楼的饭菜么?”杨老夫人还没反应过来。
  吴夫人怕姐姐难堪,忙替她找台阶:“许是下人们不知底细,出去买菜自然要打听一二。这一打听,本地人肯定说最好的酒楼是恒家酒楼,可不就又买的恒家的菜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