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吃遍帝都(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吃完炒肝之后,老人家觉得吃的差不多了,就要打道回府带众人去玩耍,可是没有想到与昨天不同的是,今天众人纷纷拉住老人,表示自己还可以再继续吃不少东西,想要再继续吃,弄得老人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没有办法,大家强烈要求,老人只得高兴的带着他们,继续去吃美食。
  “这炒疙瘩,家里也要自备炒菜,通常有:摊鸡蛋,切成长条;炒菠菜;炒韭黄肉丝;炒豆芽菜;炒粉丝。若是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炒在一起便是“和菜”,上面盖上一张摊鸡蛋,便是“和菜戴帽儿”了。此外还要有用来佐食的一盘葱一盘甜面酱,葱选羊角葱最好,细嫩。”
  在大家品尝的同时,老人介绍起这炒疙瘩的做法,大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因为考虑到众人想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所以老人只要了少量的炒疙瘩,如果觉得十分好吃控制不住的话,当然也是可以再继续追加的,不过最好还是少吃为妙,因为老人接下来有更多的好吃的,要带他们去吃。
  “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呀~”
  “突然发现自己词穷了,不知该如何金融除了好吃还是好吃~”
  “怎么没有具体的评论啊?到底什么味道?虽然老人说的如何制作的,可是我依旧想象不出来啊,毕竟这里面放的菜实在是太多了~”
  “大家别着急,等丁禾,丁禾吃完以后就会做评论的,每一次我都是在等丁禾讲话哦~老人介绍了以后今何在说说味道,这样大体上我就可以想象出这道菜什么味道了~”
  网友们期待着赶紧给这道菜的味道做个点评,可是几个人吃完以后,除了竖起大拇指说好就是吃个不停,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点评。
  众人不知该如何评论,只得将目光锁定在丁禾身上。
  “鲜!”
  丁禾只是说了这么一个字,可是在场的人无辜吸上来,因为丁禾的这个先字形容的实在是太贴切了,这里面放的菜都是鲜的,尤其是蒜黄和韭黄。
  “这个菜我有认识,这个是春卷,春卷这东西我们这边也有~”
  “很普遍的一种食物,因为寓意比较好,所以大家都比较喜欢吃,每次吃春卷的时候就代表着春天要来了~”
  网上的网友们再见到春卷以后,纷纷表示自己见过春卷,对于春卷而且是非常熟悉的。
  “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吃春卷的习俗。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馅料用羊肉或猪肉,另用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油煎,吃时蘸调味汁。元朝时候已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后油炸而食的“春卷饼”,也可以说就是春卷。到明清之时,春卷一词已经出现了。”
  老人家一边介绍着一边与身边的这群年轻人,小口小口的品尝着春卷,老人家心里开心啊!
  春天,这些年轻人不就是春天吗?他们代表着以后的希望代表着传承,让这些年轻人好好的了解一下,好好的学习一下,自己心里也高兴啊!
  “火烧有什么好吃的?不就是火烧吗?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
  “这两种火烧好像不一样,也肯定是不同的馅料吧!”
  网友们在看到桌子上的两种火烧之后便议论起来,不过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这火烧看上去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只是形状有些奇怪罢了,对是非常不理解,这火烧有什么好吃的呢?
  “褡裢火烧要将和好的面揪成小剂擀平,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佐料加好汤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并收口中,余味无穷。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个火烧吃了起来,一脸的满足。
  “天哪,我快忍不住了,这个火烧到底是有多好吃啊,单是听老人讲述着里面的馅料,我都忍不住了,原谅我的无知啊,我居然还说它不好吃!”
  “快看快看,丁禾一行人等又不点评了,只是吃个不停,看来这次的东西真的又是非常好吃啊!”
  网上的网友们纷纷像火烧道歉,表示自己目光短浅,没有见识冤枉它们了。
  “豆馅烧饼又名蛤蟆吐蜜,是帝都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老人说完以后掰了一小块烧饼给小朋友,因为老人觉得这样胃口的烧饼肯定符合小朋友的胃口。
  “先用白面加少许小苏打用水和面成面团,取面团一块,搓长条,揪小剂,擀成饺子皮状,包上豆馅将口捏紧按扁成烧饼,烧饼四周沾上点水粘上麻仁,麻仁要密而匀,然后入烤箱,因高温馅儿膨胀,从烧饼边自然开裂一个小口,吐出豆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