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第108话 换人与请旨(4 / 4)
“俞庆在西山军多年,于练兵之事颇有造诣,但外出行军之人,若只懂行军,不通后方粮草或各部职司,沟通出了问题,只会让前线与后方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乃至延误军机。”
“调喻佐前去兵部,一则顺应他行伍出身,不容易引人非议;二则也能借此鼓舞更多将士奋勇向上,看到更多的擢升希望;第三……陛下一直希望武举有所革新,俞庆这般调任,许也能给今年武举的孩子们跟多的选择。”
听着易相这一句一句娓娓道来,周帝终于明白他先前那句“人情只是顺便”是什么意思。
“朕有易相,实是此生大幸啊!”周帝慨叹出声。
说着眼见话头提到武举,周帝这才想起还有一事未曾跟易相提及:
“对了,今年的文举国试,朕准备让易卿来担任主考,不知易卿意下如何?”
易相垂着的眸子第一次闪了闪,然而周帝却不曾注意。
“老臣现在是云阳书院的院长,按理应当避嫌,而且今年易家也有子嗣科考,老臣任考,实是不妥。”
“若是你都要避嫌了,那这朝中怕是所有人都没有资格担任主考了。”
周帝说完这话,复又劝说:
“今年雪灾伤民,朕有意扩充国试上榜名额,来给更多举子入朝的机会。而且朕听说,周夫子带着他盼山堂那边的学子也都来参加今年的国试了。云阳书院和盼山堂,这样的出身,除却你有资格来做这个主考,还有谁能担得起这个重担?更有谁可以评判这些人的文章?”
“如今朝中庸碌浑水之辈不在少数,朕有意拔擢一批新鲜血液填充朝堂,除却卿家,朕信不过旁人,还请易卿不要推辞。”
如果说先前几句还有抬高之意,周帝这最后一句,便是推心置腹的交托。
易相最终没有再拒绝。
周帝若不是注意早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又论说了些许事,天色已经不早。
看着外头沉下来的暮色,周帝叹了口气:
“易卿便是朕的定心丸,你不在的这些日子,这些个人差点将朕气死,你这一回来,便帮朕解决了不少心头忧虑,若是没有易卿,朕是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易相谦和出声:“陛下言重。”
周帝摆了摆手:“没什么言重的,朕说得是实话。”
说完这话,周帝猛一拍脑门:
“瞧朕,拉着你说了这许久的话,倒是忘了最重要的一桩事——此次易卿南下大成,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宋辰时那边朕都想不到,你这边朕也不琢磨了,卿家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说便是,只要朕能做到。”
听到周帝这话,易相沉吟片刻:
“陛下既如此说,老臣倒确有一事相求。”
“哦?易卿说说看。”
易相扶着桌子缓缓起身,慢慢伏跪下来:
“老臣恳请陛下,赐老臣一道认后辈子孙归宗的旨意,好教易家儿郎入得宗祠,这样待老臣百年之后,也可给易家先祖一个交代。” ↑返回顶部↑
“调喻佐前去兵部,一则顺应他行伍出身,不容易引人非议;二则也能借此鼓舞更多将士奋勇向上,看到更多的擢升希望;第三……陛下一直希望武举有所革新,俞庆这般调任,许也能给今年武举的孩子们跟多的选择。”
听着易相这一句一句娓娓道来,周帝终于明白他先前那句“人情只是顺便”是什么意思。
“朕有易相,实是此生大幸啊!”周帝慨叹出声。
说着眼见话头提到武举,周帝这才想起还有一事未曾跟易相提及:
“对了,今年的文举国试,朕准备让易卿来担任主考,不知易卿意下如何?”
易相垂着的眸子第一次闪了闪,然而周帝却不曾注意。
“老臣现在是云阳书院的院长,按理应当避嫌,而且今年易家也有子嗣科考,老臣任考,实是不妥。”
“若是你都要避嫌了,那这朝中怕是所有人都没有资格担任主考了。”
周帝说完这话,复又劝说:
“今年雪灾伤民,朕有意扩充国试上榜名额,来给更多举子入朝的机会。而且朕听说,周夫子带着他盼山堂那边的学子也都来参加今年的国试了。云阳书院和盼山堂,这样的出身,除却你有资格来做这个主考,还有谁能担得起这个重担?更有谁可以评判这些人的文章?”
“如今朝中庸碌浑水之辈不在少数,朕有意拔擢一批新鲜血液填充朝堂,除却卿家,朕信不过旁人,还请易卿不要推辞。”
如果说先前几句还有抬高之意,周帝这最后一句,便是推心置腹的交托。
易相最终没有再拒绝。
周帝若不是注意早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又论说了些许事,天色已经不早。
看着外头沉下来的暮色,周帝叹了口气:
“易卿便是朕的定心丸,你不在的这些日子,这些个人差点将朕气死,你这一回来,便帮朕解决了不少心头忧虑,若是没有易卿,朕是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易相谦和出声:“陛下言重。”
周帝摆了摆手:“没什么言重的,朕说得是实话。”
说完这话,周帝猛一拍脑门:
“瞧朕,拉着你说了这许久的话,倒是忘了最重要的一桩事——此次易卿南下大成,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宋辰时那边朕都想不到,你这边朕也不琢磨了,卿家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说便是,只要朕能做到。”
听到周帝这话,易相沉吟片刻:
“陛下既如此说,老臣倒确有一事相求。”
“哦?易卿说说看。”
易相扶着桌子缓缓起身,慢慢伏跪下来:
“老臣恳请陛下,赐老臣一道认后辈子孙归宗的旨意,好教易家儿郎入得宗祠,这样待老臣百年之后,也可给易家先祖一个交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