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第108话 换人与请旨(3 / 4)
这简直无异于连贬两级了。
更何况翟高卓还是有功之臣,就算贬谪,名头都不好找。
而且,人乐意吗?
似是知道周帝会这么想,易相从容开口:
“只要陛下准允,翟高卓那边,老臣去说。”
自古以来,擢升不易,降调简单。
兵部侍郎的位子,本来就是周帝为了补偿易相,而专程留给翟高卓的,如今易相主动说了不需要,还提出要将翟高卓调任上都府尹,周帝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而且上都府尹陈礼昂这些年也没做出过什么成绩,按照绩考本也应该下贬一级,这样算来倒是正好,省的他再去想人填补陈礼昂的空缺。
“既然这样,这事朕便应了你。待你跟翟高卓通了声气之后,朕就下旨,不然陡然降旨,朕怕他受不住。”
说到这里,周帝又想起方才易相提说的举荐:
“你想让谁来顶上兵部侍郎的缺?”
“臣举荐宋太尉帐下参将,俞庆。”
“俞庆?”周帝愣了一愣,显然没想起来这人是谁。
“元和八年武状元,也是历年来唯一一个放弃京畿卫任职,主动去西山军的武状元。”
听易相这么一说,周帝恍然大悟:“我说是谁,原来是那个小子,朕有点印象。不过易卿缘何推荐此人?”
按道理,西山军是太尉宋辰时的人,正常情况下,易相不该举荐自己这一系的人么?
宋辰时从不结党营私,周帝是看在眼里的,纵然先前因为雪灾之事对他一时生出忌讳,但大体来说,一众武将里宋辰时还算是最受信任的一个。
然而面对周帝的疑惑,易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个问题:
“此次宋太尉御灾立功,陛下可想好了如何论功行赏?”
这话倒是问到周帝了:
“还不曾。”
说句实在话,关于如何赏赐宋辰时,也算是让周帝头疼的一件事。
如今宋辰时位列三公,已然是百官之中最尊贵的三人之一,再往上总不能压过易相一头,因此封侯拜相更不现实。
其实给不了权势,给银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一场雪灾已经掏空了大周国库,征收的税银也都拿去赈灾,就算真让周帝掏银子,他也拿不出来。
所以直到这个时候,尽管防灾之事宋辰时已经交了不错的答卷,可却还未领到自己该有的奖赏。
想到这里,周帝忽然茅塞顿开:
“易卿的意思,是以拔擢俞庆的方式,来让朕卖宋辰时一个人情?”
易相压了摇头:
“人情只是顺便。俞庆在西山军六年,为人有大才,但因这些年无有战事,一直屈居参将之位,难免明珠蒙尘。”
“此次商贾生事和西南吴悠之乱,已经是在告诫陛下,是时候让大周再出几员武将,以备不时之需了。” ↑返回顶部↑
更何况翟高卓还是有功之臣,就算贬谪,名头都不好找。
而且,人乐意吗?
似是知道周帝会这么想,易相从容开口:
“只要陛下准允,翟高卓那边,老臣去说。”
自古以来,擢升不易,降调简单。
兵部侍郎的位子,本来就是周帝为了补偿易相,而专程留给翟高卓的,如今易相主动说了不需要,还提出要将翟高卓调任上都府尹,周帝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而且上都府尹陈礼昂这些年也没做出过什么成绩,按照绩考本也应该下贬一级,这样算来倒是正好,省的他再去想人填补陈礼昂的空缺。
“既然这样,这事朕便应了你。待你跟翟高卓通了声气之后,朕就下旨,不然陡然降旨,朕怕他受不住。”
说到这里,周帝又想起方才易相提说的举荐:
“你想让谁来顶上兵部侍郎的缺?”
“臣举荐宋太尉帐下参将,俞庆。”
“俞庆?”周帝愣了一愣,显然没想起来这人是谁。
“元和八年武状元,也是历年来唯一一个放弃京畿卫任职,主动去西山军的武状元。”
听易相这么一说,周帝恍然大悟:“我说是谁,原来是那个小子,朕有点印象。不过易卿缘何推荐此人?”
按道理,西山军是太尉宋辰时的人,正常情况下,易相不该举荐自己这一系的人么?
宋辰时从不结党营私,周帝是看在眼里的,纵然先前因为雪灾之事对他一时生出忌讳,但大体来说,一众武将里宋辰时还算是最受信任的一个。
然而面对周帝的疑惑,易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个问题:
“此次宋太尉御灾立功,陛下可想好了如何论功行赏?”
这话倒是问到周帝了:
“还不曾。”
说句实在话,关于如何赏赐宋辰时,也算是让周帝头疼的一件事。
如今宋辰时位列三公,已然是百官之中最尊贵的三人之一,再往上总不能压过易相一头,因此封侯拜相更不现实。
其实给不了权势,给银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一场雪灾已经掏空了大周国库,征收的税银也都拿去赈灾,就算真让周帝掏银子,他也拿不出来。
所以直到这个时候,尽管防灾之事宋辰时已经交了不错的答卷,可却还未领到自己该有的奖赏。
想到这里,周帝忽然茅塞顿开:
“易卿的意思,是以拔擢俞庆的方式,来让朕卖宋辰时一个人情?”
易相压了摇头:
“人情只是顺便。俞庆在西山军六年,为人有大才,但因这些年无有战事,一直屈居参将之位,难免明珠蒙尘。”
“此次商贾生事和西南吴悠之乱,已经是在告诫陛下,是时候让大周再出几员武将,以备不时之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