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魏国援军却并未如郑像说的那样发兵合肥,他们仍屯驻在寿春。司马孚秉承之前定下的策略,始终没有迎战的意思。合肥城中的守军依然用生命抵挡着攻势。吴军毫无进展。
  几天后,一个名叫蔡林的吴将叛逃到淮南郡寿春城,将吴军的窘迫详细告知司马孚。
  司马孚听罢,意识到吴军士气已濒临崩溃边缘,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他当即命毌丘俭等人率淮南主力军出战合肥,迎击诸葛恪。
  吴军得知魏军主力援救合肥的消息后士气完全崩溃,诸葛恪只能下令撤军。可这时候,很多吴国士兵已经病得没法动弹。很快,吴军在魏军的掩杀下纷纷倒地,他们任由马蹄践踏,滚落到沟渠中再也爬不出来。
  宴无好宴
  公元253年8月,扬州合肥城外,吴军尸横遍野。
  伤亡数字在诸葛恪脑中精确换算成受损的政治声望。他寻思:倘若就这样回国必名誉扫地,不如先缓缓再说。想到这里,他下令在长江北岸、魏吴两国的边境处驻扎了一个多月。
  将士无比渴望回家,恨不得将诸葛恪碎尸万段。
  与此同时,诸葛恪惨败的消息传到建邺。公卿朝臣纷纷催诸葛恪回国。
  诸葛恪又推脱说要在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屯田,还是不想回去。
  公卿震惊了,他们绝不能允许诸葛恪带着十几万朝廷中央军游离在边境,继而,诏书一封接一封送到诸葛恪手里。诸葛恪终于扛不住压力了。9月,他落魄地回到吴都建邺。
  诸葛恪回京后罢免了大批不属于自己派系的官吏和禁军将领。没多久,他为了重新树立威信,又声称要再度北伐,还放话说准备迁都到武昌。早在孙权活着的时候,诸葛恪曾驻守武昌很多年,他在那里有不错的人脉和威望。如今,他意识到自己在建邺声望日下,便希望借迁都武昌挽回局面。另外,诸葛恪的外甥女正是“南鲁党争”中被废掉的太子孙和的妃子,近段时间坊间风传,诸葛恪意图废孙亮、立孙和。
  群臣无不心惊胆战。
  诸葛恪越是折腾,对他不利的舆论也就越多。
  不能再由着他折腾了。
  当初曾死抱诸葛恪大腿,并与诸葛恪一起接受孙权托孤重任的武卫将军孙峻暗中开始了一番谋划。
  11月,孙峻对吴帝孙亮言道:“太傅自回京后日夜操劳,希望陛下能出面宴请太傅,以示关怀!”
  孙亮还是个孩子,没想那么多,当即答允。
  当晚,诸葛恪接到孙亮的邀请:“明日请太傅来宫中赴宴。”
  诸葛恪踌躇道:“我有点不舒服,明天想在家养病。”
  但孙亮再次派来使臣盛情邀请诸葛恪赴宴。诸葛恪推脱不掉,只好勉强答应。这天夜里,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紧张得整宿都没睡着。
  翌日清晨,诸葛恪因为过度疲惫竟出现了幻觉,无论闻什么都是一股臭味。临出发前,府中一只狗跑过来衔住了他的长衫。
  诸葛恪心头涌起一阵不安:“你是不是不想让我走?”
  狗死死咬住诸葛恪的衣服不放,喉咙里呜呜叫个不停。
  诸葛恪其实也不想去,但又想到自己若不去,公卿肯定以为自己心存畏惧,遂甩了甩衣袖,迈上马车直奔皇宫。
  皇宫内,孙峻同样彻夜未眠,他正紧张地做着最后部署:“你,带二十个人埋伏在大殿外。你,带十个人埋伏在屏风后面……都准备好,听我号令,不准暴露!”
  如果诸葛恪不来怎么办?皇宫内已经闹出这么大动静,过不了多久就会走漏风声,对孙峻来说机会只有一次,今天死的不是诸葛恪就是他自己。想到这里,孙峻决定只身出宫迎接诸葛恪。
  两代兴衰
  诸葛恪在宫门处下了马车,但见孙峻满面堆笑拱手相迎。
  “太傅大人,听说您偶染小恙,要不就过几天再来,我去禀告陛下。”孙峻脸上不露声色,心脏却扑通扑通直跳到嗓子眼。来是不来?他说这话其实是在赌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