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孟云卿入京不到一年。
  京中又没有门路。
  她能打听的地方不外乎定安侯府内。
  齐王如此说,池唤自然能想明白。
  沈万里行事向来谨慎,不露马脚,孟云卿打听陈家消息传到他耳朵里,他才会有动静,旁人才能顺藤摸瓜。
  齐王是要做实定安侯的把柄。
  父皇疑心重,最忌讳的便是当年的惠王之乱。
  陈阁老是三朝元老,出事之时年事已高,父皇都不留后患。
  他最怕旁人觊觎他的江山。
  若是父皇知道定安侯在惠王之乱后,将妹妹嫁给一个乱臣贼子的遗孤,还能容得下定安侯?
  更何况,还公然将孟云卿接回侯府中?
  齐王继续,“太子和老三之争,顾家和陆家都撕破了脸,朝中至少大半官员牵涉其中,只有定安侯沈万里自始至终置身事外,诸事撇得干干净净。”
  池唤皱眉,“王爷想拉定安侯下水?”
  “定安侯在朝中的势力,太子和老三能不忌讳?只不过看不透沈万里的城府,也不知他的态度,不敢贸然动心思罢了。你说陈家遗孤的事情传了出去,太子和老三还能坐得住?”
  池唤不解,“王爷不是想拉拢定安侯,如此做,不怕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
  齐王就笑。
  他是要借太子和老三的刀,逼定安侯府就范。
  无论太子还是老三介入此事,另一方都势必不会罢手。
  定安侯何等角色?
  哪里会像当年的陈阁老一般坐以待毙。
  沈万里实权在握,父皇即便起了动沈万里的心思,也不会轻易下手,动摇朝中根基。
  他就可以借沈万里之手,除掉太子和老三当中一个。
  父皇疑心又重。
  太子和老三当中剩下的那个,自然和沈万里走得就近,父皇心中不会没有忌惮。
  这招一石二鸟于他有百利而无一害。
  梅家与太子和老三之争无关,父皇对梅贵妃也少有忌惮。
  梅贵妃在父皇身边替他吹枕边风,他才能顺利娶到沈陶。
  梅贵妃膝下无子,自然要为日后打算。
  即便日后怀了龙裔,她也争不过如今的太子和老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