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1)(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有极少数家长舍不得孩子的劳力,将年纪大的留下了。这些孩子其实也不担心,白天上不了课,还有夜间班呢。
  其次就是升龙湾的人响应最积极,得知这个消息,不少来萧彧家干过活的人都给孩子报了名。他们可是知道的,孩子读书识字了,就有可能被萧彧选中,留下来做事,这可比下海打渔强多了。
  所以截止开学前,平安学塾一共招收了一百零五名学生。萧彧将这批孩子分成了四个班,三个年级,已经在读的成绩最好的那批孩子相当于三年级水平,差一点相当于二年级水平。新入学的都是一年级,分成了两个班。
  夜间课堂也会分班,已经上过课的是高级班,从未上过课的是初级班。
  萧彧、孟洪、赖峰、向阳、关山以及裴凛之等六人担任夫子,每七日休息一天。
  关山负责每个班级的武术课,裴凛之负责夜间课堂的历史课。另外四人每两个人负责两个班,教书学和算术,这样一来,萧彧整个上午都有课要上。
  夜间课堂夫子们也分成两组,三个人负责一个课堂,教授识字、算术和历史。
  学生太多,每个人都需要两本教材,萧彧准备给夜间课堂的人也发书本,这样一来数量多得惊人,全靠抄书就不行了,这要累死几个夫子。
  萧彧想了个辙,便让字写得最有风骨的裴凛之写了《千字文》,然后找了专门刻碑文的师傅雕刻了一整套木质模板,刷上墨,一张张拓印出来,装订成册分发给学生。
  萧彧没想到他这个办法震惊了所有的读书人,裴凛之拿着刻好的雕版,难以置信地说:郎君,这个办法你怎么想到的?
  萧彧这才意识到,这个时候雕版印刷术还没出现呢,便说:我看见碑刻上有人在石头上雕字,便想着也能在木头上反着雕字,有了雕版,一印就是一整张,还能重复印,这不比手抄书要快得多吗?
  孟洪激动得热泪盈眶:郎君,你真是太令人惊喜了,有了这个办法,书本就不用再一本本抄录了,很多善本都能得以保存下来。郎君真是读书人之福啊。
  赖峰几个看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崇敬,原本他们对大家将萧彧吹得神之又神还有些怀疑,因为人们都说烧石灰、青砖、造纸、烧瓷、油纸伞都是萧彧弄出来。
  萧彧以前从未出过宫,就算再聪明,能够弄出其中一样就不得了,怎么可能都是他弄出来的,如今看到这雕版印刷术,他们信了,萧彧真是天纵奇才,古今罕有。
  裴凛之还想到了一件事:有了这个雕版印刷术,郎君日后光靠买书便能富甲天下。别让雕版的师傅离开了,让他专门为我们雕版吧,再选几个孩子,跟着师傅学雕刻,这样以后想印什么书都成了。
  雕版师父雕刻完《千字文》后并没有离开,正在雕刻二三年级学生用的《诗经》,看样子雕版师父还得继续给他们雕刻四书五经了。
  萧彧哈哈笑:凛之现在也满脑子生意经了。
  裴凛之抬抬眉:我的生意经不如郎君满脑子的生财之道。有了雕版印刷,日后郎君想推广教育就容易多了,甚至教化胡人都不在话下。
  萧彧笑眯眯看着裴凛之:还是凛之懂我。
  裴凛之凑过来点:郎君,想推广教育,光我们这样宣传是不够的。
  那要怎么才够?
  裴凛之压低了声音:当然要靠政令。
  萧彧知道他在想什么,摇头:现在不行,天时地利人和都达不到。
  裴凛之抓着他的手:郎君别急,待我们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萧彧红了脸,将手抽了回来:好了,赶紧抄你的书吧。
  裴凛之拿起笔,专心继续抄写《诗经》,他也有使命感,将来他的字就会随着这些雕版书传播开来,甚至都可能被天下读书人看到,被人品评,所以必须要写好。
  萧彧看着怀里的阿平要去撕裴凛之写字的纸,便说:你继续写,我带阿平出去乘凉。
  就在院中,不要走远了。裴凛之叮嘱他。
  萧彧将阿平放下来:阿平自己走。
  一大一小走到院子里,发现石桌那儿有人,走近了一看,是向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