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将离开家之际,他一一去了各房拜访,少不得听些教导鼓励。到阮母这里时,王妈妈正在教阮宁新绣法,阮母在一旁拨着香炉,老老少少倚在炕床上,气氛安静和乐。
  阮正阳上前见了礼,王妈妈忙上前将他让起来,搬来个锦面杌子让他坐着。
  阮母虽不喜三房夫妻俩,对这个孙子却还是满意的,她深深觉得自己婆婆当年做下唯一正确的事就是护了那丫鬟,让她生下阳哥儿。
  “……去年你刚考过乡试,又是头等成绩,祖母也觉得脸上有光。你祖父若是还在,必定会为你欣慰。”阮正阳坐姿端正,坐在下首认真聆听,“会试不比乡试,难度又是一个台阶,全大赵的人才都赶来京城,不知道多少满肚子墨水儿的读书人都折在这上面,我也见过几个小辈名落孙山的光景。你原本不必这么着急,咱们这等人家,不比其他等着做官出头的。”
  阮正阳颔首,“先生也这样说过,说我此次前去熟悉一二便可,将来也好有个奔头儿。”
  阮母欣慰的点点头,知晓他不是那等急功近利之辈,便也放下心来,“这次会试你也多结交些好友,日后做了官也方便。只是千万要起个心思,别同那些浪荡纨绔混在一起,枉费了你这许多年的心力。”
  阮宁觉得祖母这句话实在多余,阮正阳能在阮绅眼皮子底下读这么多年书,早就对纨绔这种生物免疫了,怕是把他放到纨绔堆里,别人日夜笙歌,他还能沉心静气,读书撰文。
  阮正阳点头同意,阮母也没再多说,只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了一番,直让阮宁觉得身上起了鸡皮疙瘩,阮正阳还是危坐抿唇,面色没有一丝波澜,她不由心生佩服。
  阮母点点头,转头同王妈妈笑道:“你看咱们阳哥儿,已长成这般人才了,不知哪家姑娘有这个福分嫁过来!”王妈妈笑着应和:“大少爷这样的人品才貌,自得配个相当的。”
  阮宁竖起耳朵,阮母又同阮正阳道:“你也到年龄了,先前我相看过几家。待会试过后,就该张罗你的婚事了。你也同我说说,有没有什么合心意的姑娘?”
  他自小就与书卷为伴,不是在家中就是在书院,哪里接触过什么姑娘,当下就道:“但凭老祖宗做主。”又迟疑了一下,“……能懂些诗书道理最好。”
  王妈妈笑着道:“老夫人慧眼如炬,大少爷您尽可放心吧,必定能如了您的意!
  阮正阳垂眸:“只愿阖家安乐。”
  阮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便开始打发人,“想来还有许多要准备的东西,你先回去打点打点,到时候不致出了岔子。”
  于是他起身告辞,出了院子回去了。
  “阳哥儿这孩子,自小就沉闷少言,我也不指望他那不靠谱的爹娘能有什么变化,只愿成婚后他性子能软和些,不这么拘着自己。”
  阮母的话深深揭示了一个健康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您就没有别的打算?”阮宁眨了眨眼。
  阮母看她一眼,“以后怕是寻常人都不敢在你面前说话了,真是个鬼灵精!”
  阮宁乐呵一笑,心道原来祖母早有打算,还亏得自己白费了口水。
  眼看阮府内部腐朽,人员不堪重用,祖母竟然能想到引进外来人才,颇有后世的经营头脑。
  “眼下府里除了你弟弟百日宴这桩事,剩下一些赴宴送礼的小事,就让你婶婶们去张罗吧,我这把老骨头也懒得折腾了,乐得清闲。”
  ……
  阮宁这儿最近清净了不少,可萍姨娘还是没闲着。
  她本以为萍姨娘有了六个月的身子,正该老老实实呆在床上养胎,可听闲话的丫头说,原来是被李氏请去喝茶聊天了。
  自从李氏生完孩子,阮维就专宠起了花姨娘。李氏和萍姨娘就成了难姊难妹,不知道的,看着李氏这般作为,还以为萍姨娘是从李氏房里出来的。
  可李氏的院子离萍姨娘住的地方可是够远,每次她都是挺着大肚子被两个小丫鬟扶过去。
  李氏倒想拿着花姨娘发落一番,可国公爷盯得紧,一个月里又有一半的时间来她房里走过场,连个宠妻灭妾的把柄都让人捉不住,李氏恨得牙痒痒,却也只能咬了咬帕子了事。
  这一不顺心,看着什么都不顺心,况且整日里被阮维冷落闲得发慌。奈何不了这个姨娘,她就打起了那个姨娘的主意。
  花姨娘受宠,一时对她倒也没什么威胁。萍姨娘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闲来无事逛了逛国公府的宅邸,看看雕梁画栋的屋宇,到府里的库房门前转悠两遭,愈发觉得萍姨娘的肚子是个祸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