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羽拂华枝 第1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郁华枝起身,深深行了一礼,“干娘,华枝明白了。听闻过几日干娘预备去庙里做个道场,我随干娘一同前去,愿北疆亡魂早得往生。”
  陆夫人轻拭眼角,失神点头,“是该如此。”
  待郁华枝从沈府出来时,却看见姜弥站在马车旁,想来已经来了许久了。
  “姜弥,你怎会在此?”
  姜弥面露讥诮,缓缓上前,“我为何会在此?这话应该是我问你吧?”
  她抬眼瞪着郁华枝,不错眼地看着她脸上的神情,见她面露不解才开口,
  “今日我原本去府中找你,却不曾想在你房中看见了厚厚一沓沈云疆给你写的书信。原以为沈云疆是同你大哥交好,竟不成想是与你交情甚笃。”
  “我不明白,若是你们两情相悦,你又何必瞒着我,由着我在你跟前时时提起沈云疆,敢情是拿我当猴耍吗?现下又来了沈府,想必同陆夫人促膝长谈了吧。郁华枝,你我相交多年,我竟到今天才知你为人。”
  郁华枝正欲开口解释,姜弥却转身就走,乘了马车便走。
  姜弥不给郁华枝说话的机会,“原本我爹便觉得你父亲过于钻营,不愿我与你过多往来,我还不愿意听。如今看来,竟是大可不必了。”
  郁华枝忽地止步,全没了解释的言语,只瞧着马车逐渐远去,良久无言。沈云疆对她的情意不假,她并未告诉姜弥实情也是真,还能如何解释?
  近日北面常有消息传来,皆言萧国治下,原本元贞国的州府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往来贸易仍似从前。
  慕寒之下令原本元贞国百姓可易户籍,成为萧国子民,赋税减半。虽并未强迫,然此举颇有成效,大多百姓看萧国军规严苛,政令皆利于民,便也易了户籍。
  其实自古以来百姓对谁为主君并无太多意见,只要主君贤德,厚待百姓,在其治下可安稳度日,不饥不寒,黄发垂髫自得其乐,便已十分满足。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不说萧国此举极为高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此举消解了百姓怨怼之心,更得了实际的好处,天长日久,便也尊萧国为主君了。
  此举传到京城,众人也稍稍安心,即使是做最坏的打算,他日若元贞国被萧国全然吞并,百姓的日子应该也不会难过。既最坏的情形是如此,市坊便又恢复了生机,百姓不再终日惶惶。
  这日萧国太子慕寒之、怀化将军赫连羽及一众大臣便入宫上朝,一行人刚踏入殿中,朝臣皆噤声,暗自打量来人。
  慕寒之无甚在意,含着和煦的笑意环视了一圈,见众人眼神中有揣测,也有忌惮。
  离龙椅不远的下首置了把金丝楠木椅,大监想着慕寒之说自己腰不好,便添了两个鹅毛软垫。他熟捻坐定,瞧着十分怡然自洽。
  随慕寒之前来的还有不少文臣武将,最为打眼的莫过赫连羽,此人便是萧国镇国大将军赫连啸长子,虽战场杀伐多年,却不染纤尘,往大殿上一站,众臣竟是看得眼睛都直了,直叹好一个玉面将军,不由暗自感慨:这要不是敌国之人,倒真是女婿的最佳人选。
  自几人踏入殿中时起,便已注定,今后的朝堂迟早将分割为两派,或有趋炎附势之辈,则欲投向萧国。或有誓效忠元贞国、一腔热血之辈,然朝中细数,竟只寥寥。还有一些大臣立场上不明朗,只怕是欲审时度势,谨慎决定自己究竟效忠哪方。
  郁文亭身处其中,看着众人满脸思量,只觉着眼下朝臣心思浮动,说不定是个上位的好时机。他自萧国占领元贞国北部疆域时便已做好打算,刀切豆腐两面光,既要接着讨好玄奕帝,又要向萧国表诚意,总归两头都不吃亏便是了。
  不消一刻,玄奕帝驾临,落座后便看向一旁端坐的慕寒之,皮笑肉不笑地开口,“萧国太子不远千里赶来,一路风尘仆仆,竟未歇上两日?朕可有些过意不去了。”
  慕寒之并未起身,只温和地笑道,“多谢陛下关心,本宫实在关心元贞国政事,若耽搁了日子而延误正事,只怕也有负陛下所托。”
  玄奕帝宽袖下拳头早就握紧,却见宰相朝自己摇头,这才深吸一口气,“太子说得有理,今日众爱卿可有本启奏?禀上便是。”
  却听慕寒之继续开口,“陛下、诸位大人,此次本宫也带了朝中极有才干之人,今后不拘萧国还是元贞国的臣子,各位合该通力合作才是。”
  下头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赫连羽便出列开口,“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等领命。”
  随后大臣们皆称是,“臣等遵旨。”
  见玄奕帝面色冰寒,宰相便出列奏事,不至于让场面太难看。
  “启禀陛下,眼下边境疆域重定,京城距边境便有些过近了,眼下该早做打算迁都才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