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第2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大人,这二十文记你头上,回去还我。”温僖牵着孟厌,大步走过顾一岐身边。
  李大人名李柘,原是高陵县的县丞。
  因祝融自尽,新县令尚不知何时才来,县衙众人不能无人管束,他只好代行县令之责。
  四人拱手行礼,“拜见李大人。”
  捕役走到李柘身侧,低声与他说了几句,“免礼,听说你们想来高陵县谋前程?”
  李柘四十岁上下,身子干瘦,身上的官服满是补丁。
  顾一歧:“李大人,在下并非来此谋前程,只是受人所托,来查祝融自尽一案。”
  李柘看着堂中四人,抚着胡须不解道:“你们是受何人所托?”
  据他所知,祝融在官场得罪了不少人,哪来的好友。
  孟厌大声应他,“祝大人十年前的一位好友,姓顾。”
  虽然这人已经死透,但总归是一起高中的同僚,说好友应也没错。
  那位死透的顾一歧接话道:“祝大人乃在下大哥的好友。大哥今日早间听闻好友自尽,一病不起,特意吩咐在下带着三位断案高手前来高陵县调查。”
  说罢,崔子玉递上一两银子。
  他们一路过来算是瞧明白了,这高陵县的官场,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柘收了银子,乐呵呵问他们想知道什么。
  孟厌:“祝大人的钱箱是否被人动过?”
  李柘回的斩钉截铁,“没有。”
  募捐之事,是李柘与祝融一起做的。
  他们奔波三日,去了城中多家大户。费尽口舌,最终有四家答应捐钱。募到一千两后,祝融当着他的面将银票清点后,再放进箱中,之后,上锁贴封条。
  装钱的钱箱共两把钥匙,一把在祝融身上,一把在他手上。
  从始至终,未经第三人之手。
  崔子玉提出一个关键问题,“祝大人清点银票时,你一直在旁边盯着吗?”
  若放进去时,便已少了一百两,任他们如何严格保管,也只会是九百两,不会是一千两。
  闻言,李柘急急说道:“老祝数了一遍,本官又数了一遍,才装进去的。”收到这一千两后,他和祝融清点了两遍,才将这十张一百两的银票放入箱中。
  他敢立誓,的的确确是一千两。
  开箱那日,他也愣在当场,实在不明白怎么会少了一百两。
  顾一岐:“那个装钱的箱子如今在何处,可否让在下看一眼?”
  银票没问题,人也没问题,难道是钱箱的问题?
  李柘吩咐捕役去取钱箱。
  不多会儿,一捕役抱着一个贴有封条的钱箱走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