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有人嫉妒 第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像之前陈炘说的那样,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过渡,一条先破再立。
  程尧东让人做了市场调查,主要针对实体店和网店的反应,以及用户反馈。
  将近一半的声音都是反对的,他们不愿改变。
  对门店来说,改变就意味着从头培训,还要将原来记住的“作业”全部清空,这会消耗掉她们大量精力,还有可能面临品牌改革失败进而倒闭,她们因此事业的窘境。
  事实上,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担忧没有说,那就是身处一线的销售员会担心品牌年轻化以后,对她们也要求年轻化。
  可她们做不到返老还童,那就注定要被淘汰。
  乍一听,这层担忧很合理,只是经不起细推敲。
  不只是服装行业,各行各业的销售最佳年龄几乎都三十岁上下浮动,最年轻的一批在二十岁出头,到三十五六岁甚至四十岁达到顶峰,也有一些行业的销售人才会拓宽到四十五岁。
  而通常到达四十岁这个年纪,会有一部分人升为主管,因为经验更丰富,能力更强,对行业和市场了解更透彻,这是宝贵资源。
  也就是说,就算喜禾不改革,销售人员到了年纪依然要面临是去还是留,是提升还是淘汰的关卡,但很多人会逃避这层现实,会心存侥幸,还会趁机将自己即将面临的淘汰责任推卸到品牌改革上。
  萧绮自认,她也想做个有人情味儿的老板,但人情不是慈善,人情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补偿,却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摇摆不定,将改革视为儿戏。
  现实就是,反对的人是唯恐自己的利益受损而反对,而品牌改革是为了整体生存,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淘汰掉一部分累赘。
  至于用户么,萧绮看得就更开了。
  她没指望品牌转型后,现有的客户能留下来,喜禾现在的品牌粘性并不强,市场代餐很多,就算不改革,也没本事留住这批客户,她们走是迟早的事。
  于是就这样,萧绮让林轩先出了一套方案,并让专业团队出了一份预测图表。
  林轩在这方面是很有前瞻性的,她甚至打算让林轩提早去喜禾的市场和营销部坐镇。
  而林轩做出来的方案也很务实。
  喜禾已经饱和,市场对它已经厌倦,归零之后还有可观的成长空间,若是钝刀子割肉,很容易两头都不靠。
  而员工去留问题,也应该采取不破不立的思路。
  要讲人情,就对离开的员工进行实际补偿,最好能在法律规定范围的补偿工资基础上再多给一点,可以是20%,也可以是30%。
  这里面的尺度很重要,要让离开的员工不至于心有怨气,也不要让留下的员工心存嫉妒,觉得还不如走了好,留下来工资不变,还要多干活儿。
  一句话,还是要平衡。
  尤其是那些消极怠工,拒绝改革且唱衰声音最大的员工,就是第一波要请走的。
  要改革,除了决心,洞察力,完整的计划,还要有足够的士气。
  这件事掰扯了三天,最终有了结论。
  换做几个月前,萧绮也不会想到她做新品牌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但旧根是一定要除干净的。
  萧绮也想到了,因为老员工面临裁员,秦晔会很快得到风声,也会碍于颜面和情分,来找她谈一次。
  这不,萧绮转眼就接到秦晔的电话,两人也约好了面谈。
  也就是在这同一天,姜禹出差回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