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坛混战和欧米打法(8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甚至想要买下来这个公司。
  对于一个影业公司来说,真正的濒临破产是分好几步的。
  第一步,高层和技术人员出走,比如公司的高级特效人员,因为这些技术人员,走到哪都吃香。
  第二步,公司寻求外来帮助,不惜变卖资产,包括手里的ip版权,这事方澈这些外人不会知道。
  到濒临破产前的最后一步,才是艺人出走。
  因为对于一个影业公司来说,最容易留住的人,是旗下的艺人。
  娱乐圈的规矩,艺人的违约金都不低。
  现在金苹果旗下的艺人都瞒着公司出来找私活了,这公司怕是也值不了多少钱。
  “买下来?”谢纹柯听到之后直接叫出声来。
  “有这个必要吗?”
  有,而且很有。
  为什么地球上华夏的电影在北美等地票房不行?
  别拿质量不好说事,难道欧美就没有烂片了?
  最关键的是,华夏的电影在欧美的排片量很少。
  排片上限很低,下限更低。
  就拿红海行动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际水平的战争片了,但是院线给的排片只有45家影院。
  45家够干什么的?
  那么排片谁说了算?自然是院线,可是也有发行方的问题。
  一部电影的出现主要是四个步骤。
  出品方投资,导演演员拍摄,然后交给发行方,发行方帮忙宣传并且联系院线,院线给定下来排片。
  最后分红的时候,发行方可以获得4%-6%的票房分红。
  说白了,发行方是帮你卖货的。
  大部分影业公司走到最后,都是会像登峰一样兼具艺人管理、影片制作和发行功能的。
  但是这些公司一般不能自己建设院线。
  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从艺人、到制片、到发行再到上映都是一个公司说了算,这就叫垄断。
  地球上的派拉蒙曾经干过这事,然后被反垄断法制裁了一波,从此去掉了院线业务。
  并且好莱坞推出了著名的派拉蒙法案。
  但是这种影业公司虽然没有院线,却可以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或者是人脉关系,来保证自己和院线的合作。
  说白了,方澈如果买下金苹果,买的不仅仅是他旗下的艺人,还有捆在这个公司上的院线人脉和利益共同体。
  最起码可以保证他这个外来户的电影在欧美上线的时候,排片不会太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