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昭国也迅速做出了应对,调集兵力,准备应战。
  长安那边。
  半个月前,杨秋就已经调集了大量的武器北上,看着是打算亲自指挥这场战争。
  至少目前周边得到的消息是,杨秋已经快速带着急行军来幽州了。
  实际上,杨秋身边的亲卫确实在飞快赶往幽州。
  一千多人的队伍完全隐藏不了,至少昭国境内的人基本都知道幽州那边出事儿了,昭王要亲自去战场指挥。
  毕竟袁绍在天底下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如此慎重对待这场战争,倒也不让人吃惊。
  然而实际上,杨秋这一千多急行军到达幽州之后,荀谌和张辽只是各自接到了一封信,杨秋本人根本就没有来这里。
  而这场战争她已经完全任命了张辽和荀谌指挥,张辽作为主帅,荀谌作为军事参谋,两个人亲自负责此次作战。
  “文远,大王之意我已然明了。无论袁绍那边作何打算,我们皆需将这场战争尽量拖延。
  暂且不可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决战,以便为大王争取更多时间。”
  在荀谌收到的这封信里面,杨秋给对方分析了一下袁绍这次的军力布置。
  虽说有两万大军,然而实际上有一万多人基本是抓过来的壮丁,操练了最多半年,实力不足为惧。
  剩下的一万多人算是各种兵种的精锐了,骑兵虽然不多,但也有一千人,另外加上步兵弓弩兵盾兵枪兵等,估计有个六七千人。
  最精锐的那部分兵卒,全部都在麴义的手里面,大概有个一千多人,被称为先登死士。
  而冀州又富裕,所以袁绍这次的兵种装甲倒是齐全,其中有许多精锐的强弩值得让人重视。
  然而,随着昭国这几年对铁匠的提拔,再加上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铁矿,在兵甲之利这上面,还真没有人比得上昭国。
  如果在战场上再用些火炮又或者猛火油柜,那对敌人绝对杀伤力巨大。
  当然,这种东西也决定不了战场的胜利,但至少也会让敌人死伤惨重。
  然而杨秋让荀谌和张辽一开始不要用这些重型武器,反而让张辽带着军队和对方纠缠一阵子,尽量把这场战争的时间拖得久一点。
  让外界的人以为冀州和幽州这边的战场很胶着,至少要把这场战争坚持到两个月以上。
  “既然大王怀有此等意图,那么此次便先行训练新兵。今年于幽州招募的兵卒,唯有踏上战场,方能真正得到淬炼,眼下倒是一个绝佳契机。
  依我揣测,袁本初想必也不敢在一开始便展开正面决战。他定然会先对我们的实力进行试探,刺探我们的军力部署。
  而这一过程直至结束,少说也需一个多月。我只需尽力将时间拖延得更久一些即可。”
  张辽接到的信件内容也差不多,杨秋还让张辽着重试验一下今年工坊里面制作出来的兵器。
  看看哪一种在重骑兵上更合适,到时候再根据效果进行更大规模的量产。
  当然,两个人信件内容后面都提到了战争结束之后不必赶尽杀绝,让他们准备和谈的事情。
  到时候一定要狮子大开口,从袁绍这边多要点东西,尤其是人口。
  至于为什么要拖延这场战争,掩盖真实情况。
  那是因为杨秋带着自己的人北上之后,中间她转了一个方向,直接秘密去了河套平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