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48章
  所以杨秋让一些工坊大量转移到了长安这边。
  主要是南边有天气优势,再加上水利优势,更何况长安作为中心,以后辐射周边,交通运输也会快一些。
  当然,商业性质的作坊,杨秋现在还没有大面积转移,瓷器,琉璃,布匹这些东西,现在也不适合转移到长安来。
  因为杨秋现在要用最大的能力生产铁质农具以及兵器,炼铁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事情。
  关中之地虽然过去由董卓治理了几年,实际上是和当地的豪强士族共治,董卓这边只需要赋税交得足够,根本不会治下得普通百姓过得有多艰辛。
  杨秋现在才刚刚控制这块地方,当然不可能大面积的搞分田政策。
  所以只能先把铁质农具生产起来,先发展生产力,开垦荒地,让当地的粮食产量提高,直到彻底控制这个地方,再提改革的事情。
  所以目前邓容在长安,虽然是负责长安的规划建设,实际上长安城只是进行了修整,还并没有修建崭新的长安。
  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劳动力去搞大面积的基建。
  就算杨秋愿意出钱给工资,实际上对于关中之地的人来说,忙碌春耕让今年有一个好收成,这才是所有人期望的事情
  因此,这第一年的规划其实主要还是搞农桑之事。
  至于蔡邕等人负责的长安设计,当然是先在纸上搞规划,把所有事情规划完了,再真的开始修建。
  “二袁谁能坚持更久?大概率应是袁绍。
  袁术此人,生性骄横狂妄,犹如冢中枯骨,全然没有丝毫治理才能,这般人物,必定会为他人所败。
  不过,袁氏家族累世公卿,其根基深厚无比,倒也非一时半会儿便能覆灭。
  至于最终赢家究竟是谁,吾实难断定。但有一点倒是能够确定,那便是刘岱恐命不久矣。”
  此言一出,杨秋想到了历史上刘岱的结局,好像是不听下属命令,在战场上死亡,但是贾诩肯定不是预言到了这种情况。
  “为何如此说?是因为曹孟德已然具备入主兖州的实力?”
  此问一出,贾诩笑着摇头。
  “曹孟德此前于黄巾之乱时,在战场上着实积累了颇多经验,确有入主兖州的可能。然而,刘岱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曹孟德。
  兖州所处之地,位于冀州与豫州之间。当下冀州有一天子,豫州亦有一天子。刘岱本应凭借自身优势左右逢源,以使自己获取最大筹码。
  奈何他被汉天子之死激起野心,妄图自立。如此一来,冀州与豫州皆对其难以容忍。故而,虽曹孟德善于左右逢源,但冀州和豫州两边皆会支持他先灭刘岱。
  曹孟德选择兖州,此时看似优势,未来却说不定会成劣势。不过人生于世,谁又能知晓下一刻将会发生何事呢?
  曹孟德也只是选择了当下自己唯一有望掌控之地罢了。”
  如此看来,虽然跟历史上的走向不一样了,但是刘岱这番做法肯定会命不久矣。
  说不定会是什么刺杀死亡的结局。
  “文和觉得曹孟德此人如何?”
  贾诩和曹操还并没有见过,如今所了解的所有消息,都是目前历史进展上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当杨秋此言问出来之后,贾诩还认真思考了一下曹操此人的身世及经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