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不去,我以前就睡在这儿。”
被紧紧抱住,青南也伸出手臂环抱对方,此时的心情很微妙,仿佛他们从少年时期就一直住在一起,从未分离。
秋夜寒冷,玄旸的体温提供温暖,似火炉。
第17章
玄旸从青宫里边找来的一把旧石斧, 给它安装上新斧柄,他拿着这把石斧去青宫后面的林地里砍木材时,是个大清早, 羽邑勤劳的居民已经起来, 在屋前屋后忙碌,此时, 青宫还很寂静。
获取木材,并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石凿, 对木材进行加工,当青南找到玄旸时, 他已经做好一个晾晒皮子的木架子, 就树立在溪边。
瞥见前方水域走来一缕白色的轻盈身影,玄旸放下手中工具, 注视来人,果然是青南。
“你在这边做什么?”
“你在寻我?”
青南没回答,他留意到立在溪畔的木架子,与及对方正在制作的第二个木架子,已经猜到用途。
清早醒来时, 青南发现睡在身旁的玄旸消失不见, 如果不是这家伙的行囊还在, 他恍惚间, 恐怕要以为昨夜是场幻梦。
数月后,这人突然跨过遥远的地域, 来到自己身边, 那是犹如鬼魅般的行动能力。
当然青南知道玄旸是个是活生生, 拥有血肉,具有温度的凡人, 昨夜缠绵的余韵还在,身上仿佛还有他的气息。
“玉梳。”青南伸出手。
“我不打算归还。”
那家伙继续使用石凿,凿下一块木片,将两根木材严丝合缝榫合。
“没有象牙雕筒,你也没法回去岱夷吧?”
言下之意,你不还我玉梳,我也不还你象牙雕筒。
“不至于。”玄旸给那两根榫合的木材捆上树皮搓成的绳子,他技能娴熟地像一个住在尾埠的老木匠。
剥开树皮,撕下树皮里边的新鲜纤维,飞速搓成一根绳子,玄旸抬头,见青南已经蹲下身,在观看自己劳作,他突然伸手去抚摸青南的面具,摸到没有温度的木质面具,眼神和动作却很温柔,声音也是:“昨夜没有好好看看你。”
今早就又用面具将脸罩上了。
回想起昨夜的激情,青南决定不搭话。
“青南,我以前有个念想。”
“什么念想?”
“那时我舅舅已经去世,我独自待在北方,有段时日就住在台塬上挖的土屋里。因为卷入当地人的纷争,我在打斗中受伤,只能躺下养伤,每一天都过得很漫长,当时就产生一个念想。
台塬是一种东方和南方都没有地貌,由一座座丘陵组成,丘陵上别说树了,鸟兽都少见。当地人在台塬上挖房子,那种房子,就叫土屋(后世称作窑洞)。
我那时想,即便你不肯理我,终有一天,我也会结束旅人生涯,回去羽邑居住,就住在青宫后面的溪林里,抬头便能望见青宫。
搭个木屋子,捕鱼捞螺,种植水稻,采摘菱角为生。”
玄旸说得很认真,他的话令人惊讶。
当年,青南得知玄旸即将离去,少年的心性使然,他对玄旸的态度变得疏远又冷漠,恰恰又是在这时,青南成为青宫之覡,戴上冷冰的面具,抛弃世俗的名字,似乎也已经抛下俗世的情感。 ↑返回顶部↑
被紧紧抱住,青南也伸出手臂环抱对方,此时的心情很微妙,仿佛他们从少年时期就一直住在一起,从未分离。
秋夜寒冷,玄旸的体温提供温暖,似火炉。
第17章
玄旸从青宫里边找来的一把旧石斧, 给它安装上新斧柄,他拿着这把石斧去青宫后面的林地里砍木材时,是个大清早, 羽邑勤劳的居民已经起来, 在屋前屋后忙碌,此时, 青宫还很寂静。
获取木材,并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石凿, 对木材进行加工,当青南找到玄旸时, 他已经做好一个晾晒皮子的木架子, 就树立在溪边。
瞥见前方水域走来一缕白色的轻盈身影,玄旸放下手中工具, 注视来人,果然是青南。
“你在这边做什么?”
“你在寻我?”
青南没回答,他留意到立在溪畔的木架子,与及对方正在制作的第二个木架子,已经猜到用途。
清早醒来时, 青南发现睡在身旁的玄旸消失不见, 如果不是这家伙的行囊还在, 他恍惚间, 恐怕要以为昨夜是场幻梦。
数月后,这人突然跨过遥远的地域, 来到自己身边, 那是犹如鬼魅般的行动能力。
当然青南知道玄旸是个是活生生, 拥有血肉,具有温度的凡人, 昨夜缠绵的余韵还在,身上仿佛还有他的气息。
“玉梳。”青南伸出手。
“我不打算归还。”
那家伙继续使用石凿,凿下一块木片,将两根木材严丝合缝榫合。
“没有象牙雕筒,你也没法回去岱夷吧?”
言下之意,你不还我玉梳,我也不还你象牙雕筒。
“不至于。”玄旸给那两根榫合的木材捆上树皮搓成的绳子,他技能娴熟地像一个住在尾埠的老木匠。
剥开树皮,撕下树皮里边的新鲜纤维,飞速搓成一根绳子,玄旸抬头,见青南已经蹲下身,在观看自己劳作,他突然伸手去抚摸青南的面具,摸到没有温度的木质面具,眼神和动作却很温柔,声音也是:“昨夜没有好好看看你。”
今早就又用面具将脸罩上了。
回想起昨夜的激情,青南决定不搭话。
“青南,我以前有个念想。”
“什么念想?”
“那时我舅舅已经去世,我独自待在北方,有段时日就住在台塬上挖的土屋里。因为卷入当地人的纷争,我在打斗中受伤,只能躺下养伤,每一天都过得很漫长,当时就产生一个念想。
台塬是一种东方和南方都没有地貌,由一座座丘陵组成,丘陵上别说树了,鸟兽都少见。当地人在台塬上挖房子,那种房子,就叫土屋(后世称作窑洞)。
我那时想,即便你不肯理我,终有一天,我也会结束旅人生涯,回去羽邑居住,就住在青宫后面的溪林里,抬头便能望见青宫。
搭个木屋子,捕鱼捞螺,种植水稻,采摘菱角为生。”
玄旸说得很认真,他的话令人惊讶。
当年,青南得知玄旸即将离去,少年的心性使然,他对玄旸的态度变得疏远又冷漠,恰恰又是在这时,青南成为青宫之覡,戴上冷冰的面具,抛弃世俗的名字,似乎也已经抛下俗世的情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