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16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敢不敢,能为五郎办事,是下官的荣幸。”
  两人一团和气地办完此事,杜五郎便带着袁家一家三口离开了。
  宗涵目送他们一行人挑着六十多石粮食离开的背影,眉头微蹙着,陷入了沉思之中。
  “主簿,一下子就拨了这么多粮食出去,也太多了。”有小吏道,“若是中一个贱籍就得县里赎他的家口,那县里的负担也太大了。”
  “蠢材,能有几个奴隶考上童试?”
  宗涵叱了那小吏一句,自言自语道:“一年也不会有一个,无非起个‘千金买马骨’的作用,连千金都不花。”
  他知道,这是很小概率的事,所以朝中反对的声浪不算大。
  问题还在于杜五郎,有杜五郎盯着,那袁志远一家归乡落籍了,一百亩田要不要分?
  田分了,等开春了,春苗贷要不要贷?
  若说杜五郎只盯着袁志远一家也就罢了,可天子幸东都,寿安县也成了天子脚下之地,如今这改制的风越刮越猛,首先就要吹到这里。
  “主簿,县令唤你过去。”
  “为了何事?”
  便有小吏附到宗涵耳边低声道:“明年的春苗贷,县里有人想全都贷走,县令得罪不起,问你与杜五郎关系如何……”
  ***
  “好了,你们往后都是良民了。”
  那边,杜五郎拍了拍装满粮食的麻袋,向老袁头道:“你就让志远在县学安心备考,准备后面的考试。今冬有了这些粮食,等田分下来了,明年自己便能耕种……”
  第605章 顽疾
  正兴四年,癸卯兔年。
  上元节,洛水河两畔组织了盛大的庆典,除了燃放烟花、爆竹之外,还有打铁花。
  这在当世是十分新奇的表演。
  薛白在偃师时就从舞阳私贩大量铁石来炼,他虽不太懂铸造工艺,胡乱说了几个大方向,这么多年过去,铁匠们学着筑高炉、建风匣,工艺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顺带也有了这样的花活。
  是夜,天津桥横于洛水之上,桥边搭起了一个丈余高的花棚。
  花棚有两层,远看是圆的,实则是八角形。
  “你们可知这花棚为何是这形状?”
  “为何?”
  “圣人在潜邸时,命天师李遐周造火药、炼铁器,因此这打铁花与道家渊源甚深。这八角花棚便是个八卦,所谓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说话的一群人穿的都是同样的蓝色布袍,衣着不华贵,却很干净,正结伴出游。
  这是洛阳府各个县学的廪生。
  他们既不是能入学国子监的权贵子弟,也不是才名闻达于州官的才子,大多都是读书勤奋、天赋也好的普通人家子弟,去岁得以多了一条出路。
  袁志远便在其中,听了同伴侃侃而谈,不由问道:“林济,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