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记忆的倒流与填充(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具体来说就是心的一种悬空感。(在后面阐述quot;呼吸quot;章节中,可以推出:这种空洞感其实就是没有深入吸气,致使腹部没有正常膨胀而导致的)
  然后再用患者的本能来弥补这种空洞。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症状,就是失去的那部分自我。
  所以,如果患者用现在的自信,去弥补曾经的症状所带来的遗憾,自然就是“画蛇添足”了。
  但是,要明白如此,前提是要让患者知道症状就是那部分自我。
  回到上例,那个男孩的“症状”就是:经常在所爱的女孩面前说错话、做错事。甚至是带有强迫性的一种“罪恶”。
  那么,他的空洞和遗憾就是——自卑,没有自信去追求她,害怕被拒绝。
  他当时很痛恨自己的低级错误,还有那种强迫的“罪恶”。
  如何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如果仅用表面意识去解释。
  只能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既然这么在乎她?为何还总是在她面前犯一些低级错误?
  只能用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来解释,才能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
  那就是——他的潜意识根本不那么在乎她。所以在她面前会比较放得开,不怕犯错;也由此体现他那种闲庭信步的自信:不会担心自己的小错而追不到她。
  所以说,他的自信就在症状中体现出来了。
  他只需明白症状的意义,就已经足够了,而不需要再用现在的自信去弥补过往的空洞。
  如果他用现在的自信去弥补过去的遗憾,就会造成一种新的记忆空洞。
  这种新的记忆空洞就是……他忽略了当下的爱。
  当下即使有人爱他,有真实的快乐存在,他也觉得不满足,甚至觉得索然无味。
  因为他的自信记忆用来弥补过去的空洞。
  自然会在现在留下一个新的空洞;等到下一次,即使故境重现,他的自信记忆又要来弥补新留下的空洞。
  记忆就像一条溪流,如果中间产生了空缺,前面的水就会倒流,填补这个空缺。
  倒流后又留下一个新的空缺,再前面的水又要倒流弥补新的空缺……
  造成总是无法应对当下现实的局面。
  这就是症状“复发”的心理动力机制。
  也是患者对未来总是“先入为主“的恐慌和焦虑的原因。
  其实这种“先入为主“与”过分后悔“是等同的。
  只需细心推理便知。
  按照此原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需明白症状的意义,就等于症状的消除。
  自信的记忆也就明白了方向,不再是向后退缩,而是用在当下;“症状”也就没有“复发”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态还是一种quot;治愈quot;与quot;复发quot;的临界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