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新开一坑(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辙随口说的这些数字,倒也不是非常严谨。那些一年10万片的小客户给的那部分利润,严格来说也不能全算专利费。
  毕竟天元光学还帮着生产了,生产企业本来就该有合理利润。按照行规毛利25%,16块成本的镜片,至少五六块毛利。
  考虑到天元光学也是顾辙自己的,左手倒右手,稍微宽容一点,给朱怡婷那边留了八块毛利。
  等于是16块的东西卖36,朱怡婷到手24毛利8,天元科技这儿收12专利费。
  魏一平和金灿了解清楚这些内幕之后,不由很是惭愧。
  一想到过去这一个多月里,他们因为自己女朋友在旁边叽叽歪歪、担心他们进了不靠谱的小企业,公司没前途没有长远利益,还吐槽不如去两桶油的聚酯研究所之类的单位。
  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啊。
  顾总对于这些家伙的心态变化,自然也是洞若观火,看他们面露愧色,顾辙不动声色地趁热打铁,跟最心无旁骛的沈明博说:
  “沈哥,跟着我干,绝对比进央企科研院所有钱途,央企能开到多少工资?最多就是公积金变着法儿往高了发、再给弄点内部廉购房!
  你好好干,明年帮我多出几个成果,我保你一年之内凑够首付、直接上车。再说细点,明年秋天、金九银十之前,让你攒够首付上车!你们俩,也要看你们表现了。”
  顾辙这段话大部分都是对着沈明博说的,只有最后半句转向了魏一平、金灿。
  两人心中一震,也充满了干劲,非常想要痛改前非、与前一个月的科研方式划清界限。
  看得出来,顾老板的物质激励,走的是华为路线。
  华为的激励,按任老的本意来说,不是用于引诱人奋斗的。而是看谁已经奋斗了之后,上车补票、不能让奋斗的人吃亏。
  任老多次在各种场合说过:“我没打算把懒人变勤奋,我就是想选出天生勤奋天生追求成就感天生追求搞研究的人,然后别让这些人吃亏。其实我也很怕本来不奋斗的人,被我给的钱激励得装奋斗演奋斗。”
  顾辙也从不歧视笨人或者懒人,他讨厌的只是演,笨就坦坦荡荡笨,懒就坦坦荡荡懒,别演。
  不经意地让手下人看清了自己的强大、看清了跟着顾老板混的辉煌钱景后,研发会议总算是回到了正题上。
  今天他们原本就是在讨论后续的研发方向、盘点行业痛点,会议的内容还算是比较轻松的。
  这几个博士到了顾辙这儿,也已经一个多月了,沈明博是全职正式入职的,另外俩还是博三,不过考虑到他们可以在外面做到课题发到文章,导师也不会拦着他们。都毕业年了本来就会忙着找工作和实习。
  反正文章数量到了,还有强势雇主,导师一般也不会做恶人的。东海大学的教授又不是什么缺乏廉价劳动力的低端教授。
  或许有人会奇怪,都已经来了一个多月了,哪怕有俩人还不是全职,怎么会直到现在还在找方向、盘点行业现状呢?
  这就涉及到顾辙的用人思路了。他也不希望把这些有才华有潜力的博士直接当实验狗来用。
  虽然他脑子里还有一些干货和科研方向、研究设计思路,可以直接报答案。但顾辙不希望将来他脑子里关于树脂镜片材料领域的干货用完后,这些人失去后续自研、往下开枝散叶发展的能力。
  顾辙前世毕竟只是搞增材加工的,他对树脂材料的理解,最深刻的也就是增材替代部分,比如如何确保镜片免打磨、直接模铸成型、精密脱模。
  换句话说,他这种过路客,对树脂也好,其他材料也好,最专注的只是“怎么把高成本的减材制造变成低成本的增材制造”。
  至于提升材料本身的光学性能、物理性能对不起,顾辙前世完全没研究。他不可能横跨那么多领域都面面俱到,只能是每个面涉猎一两个点。
  所以,如果把这些天赋不错的博士带偏了,没有建立起自己对行业技术的全面理解,那就太可惜了。
  顾辙宁可先发工资让他们看一个多月论文、了解行业综述、前沿动态,把未来全部可能的努力方向都摸清楚,心里存下了一张全局地图之后,再来按顾辙的指点,专攻一处。
  有这样宽松的研究氛围,老板发钱让他们带薪看论文,这些人倒也知恩图报。于是今天顾辙来检查他们的思路时,每个人都报了好几个后续的研究方向思路。
  比如,任何光学镜片,都有好几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