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孙厉说的很豪爽,但这也是无奈。自己的侄儿就在人家手里,他又很珍惜公孙恩的小命,只能受制于人。
  “呵呵,兴平君言重了。我狄怀英前来拜访兴平君,只是为了转交公孙恩将军的家信,并无他事。”狄仁杰摸着胡须,一脸和煦的微笑。他很满意公孙厉的上道,但他也知道,公孙厉的身份只是人质,并无多少实权。
  “武周对我侄儿有不杀之恩,我公孙家必不相忘!”公孙厉低头略微思考,说出了自己的承诺。
  “这是公孙恩将军自己有本事,女皇陛下知人善用,绝不会埋没任何有才能的人。”狄仁杰说的话,一语双关。
  公孙厉只当是场面话,并不较真。
  此时的咸阳东城的市集酒馆里冒出了很多的人,他们相互在讨论着对晋周使者的看法,一个个信心满面。
  “知道晋国的使者长孙晟么?他可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一些人在酒桌上卖弄自己的才识,将长孙晟和狄仁杰进行对比,吵得很是热闹,热闹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乱。
  也有些安静饮酒的酒客,看着免费的现场剧,有思索那些吵论酒客言辞间信息的,也有独自思索心事的。
  被他们讨论的长孙晟确实很有本事,如果活的长一些,李渊只能夹-紧尾巴,乖乖给杨广当马夫。
  长孙晟,(551—609年),字季晟,神都洛阳人,是隋朝著名军事将领。长孙晟少年时可以说是:“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
  北周时崇尚武功,贵族子弟交游皆以武艺相夸相敬,每次共同驰射,同辈皆在长孙晟之下。长孙晟十八岁时为司卫上士。起初没有名气,别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杨坚一见,深赞其异才,携其手并对人说:“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求婚于北周,周宣帝以赵王宇文招之女许之。娉娶时,北周与沙钵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土能事,并精选骁勇之士充为使者。
  因此长孙晟被派遣为使者,做汝南公宇文神庆的副手,送千金公主至沙钵略可汗处。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倒使者前往,但沙钵略可汗多轻视不礼,却独喜爱长孙晟,可能是长孙晟很帅,谈吐不凡,又很有本事。
  对于这样类似与周瑜的人,没有人会不喜欢。这位突厥可汗常与长孙晟游猎,以至长孙晟留住其处竟达一年之久。
  一次出游,遇二雕飞而争肉,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枝箭,并说:“请射取之”。长孙晟驰马而奔,正遇双雕相叠,遂一箭而贯双雕。沙钵略可汗大喜,命诸子弟贵人皆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
  当时沙钵略可汗之弟处罗侯甚得众心,结果遭到沙钵略可汗的猜忌,处罗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与长孙晟结盟。从此,长孙晟在突厥乘游猎之机,察知突厥山川形势及部众强弱。
  长孙晟归来后,杨坚已为北周丞相,长孙晟便将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杨坚,杨坚闻后大喜,遂将长孙晟迁为奉车都尉。
  其后杨坚代北周立隋国,突厥可汗认为这是叛逆,要替妻子所在的北周皇室讨公道,实际上是乘着北周政权更替,内部不稳之际想捞一笔。于是长孙晟再度出使突厥,说服突厥可汗,并代表杨坚,将北周的公主收为杨坚义女。
  其后长孙晟根据自己对突厥的了解,不断在突厥内部制造矛盾,让突厥陷入内乱。采取驱狼吞虎的计略,让威胁隋朝北方的突厥无力南下,始终在草原上相互绞杀。长孙晟努力平衡着草原上的势力,给隋军调集大军渡江灭陈奠定了基础。
  长孙晟是个大帅哥,和杨广这个超级帅哥关系很好。杨广继位后对他很是信任,长孙晟对杨广的劝谏,杨广还是能听得进去的。后来长孙晟在大业五年病死,杨广大业十一年出塞北巡,被突厥可汗包围在雁门郡。
  当时杨广就感叹,如果长孙晟还健在,突厥人肯定没胆子也没能力南下将他包围,他也不会丢这么大的脸面。这一点和曹操赤壁之后哭郭嘉;苻坚淝水之战之后感叹王猛很是类似。
  杨广是很爱面子的一个人,这点不需要论证。
  值得一说的是,李世民就在救援杨广被困雁门这一战里,崭露头角。虽然这一战也没怎么打起来,但李世民还是被杨广注意到了。比起杨广对李建成的注意程度来说,李世民就是一个酱油众,从杨广面前只留了一个印象,然后就消失了。
  长孙晟出身显赫,是鲜卑北魏皇族拓跋氏支系,后改成长孙氏。
  长孙晟大儿子长孙无乃,字行布。也多谋略,有父风。杨广弟弟汉王杨谅起兵,长孙无乃与杨谅交好,奉杨谅之命镇守太原城,也就是杨谅的老巢。杨谅一走,忠心大隋的他下令关闭城门拒杨谅入城,杨谅大怒,攻破太原城杀死了长孙无乃。
  次子长孙无傲,字安业。以兄功授鹰扬郎将,是个籍籍无名之辈,没什么好说的。
  三子长孙无宪,字安业。曾在父亲过世后,继承家业,将长孙无忌兄妹及其母赶出家门。贞观元年为左监门将军,后造反,因皇后长孙无垢求情而判流放。可见李世民是很爱长孙无垢的,谋反可是最重的罪,没有处罚皇后已经很难得了,还听了皇后的请求,居然放了长孙无宪一命!
  少子长孙无忌为唐朝贞观名臣。长孙晟的女儿嫁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立其为皇后,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孙皇后,为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因此在唐贞观朝,长孙晟被追赠为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一箭双雕说的不仅仅是长孙晟的超凡箭术,也指他的谋略。为患神州千年的北方游牧民族,在他手里胡萝卜的指挥下,相互厮杀,无力南寇神州。偶尔他手中的大棒也会敲到游牧民族的脑壳上,在他有生之年,隋国北边是最安稳的。
  以一人之力,保神州安宁,古往今来也就那么一些人。只有长孙晟消耗最少的国力,取的了最大的效果。这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似乎读过的书中,没有人能超过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