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赢豹脸色铁青,端起公孙恩的酒杯,一把泼到了公孙恩脸上,酒精在眼眶里的感觉很刺激,公孙恩猛地就被激醒,紧接着就是大怒,随即收敛怒气,望着赢豹,希望他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大祸临头!军中饮酒,论罪当斩!”赢豹说罢,将白玉酒杯摔的粉碎。
  “谁敢杀我?王翦?”公孙恩原本有些半迷糊,听到生死问题,猛地出了一脸冷汗,瞬间清醒,问赢豹。
  “除了他还有谁?大王不敢杀你,但王翦敢杀你!因为王翦不是大秦宗室,就这么简单!”赢豹一把抄起桌上的印信,抛出帐外,帐外公孙恩的铁鹰锐士一把接住,纵马奔出军营,去调遣公孙恩部下骑军。
  “谁想杀我,我就杀谁!”公孙恩抄起桌上的头盔一把套在头上,提起战刀正要走出帐外,腿一软,如果不是赢豹一把扶住,就摔倒在地。
  “王翦统率五万大军,你拿什么拼?现在固守大营,等大王旨意!”赢豹无所谓的笑了笑,他把公孙恩的话只当是一时意气,再说他不认为公孙恩有公孙策那么厉害,毕竟王翦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
  “我等奉前将军将令,入营擒拿骑将公孙恩!阻拦者一律同罪处置,还不让开!”两拨铁鹰锐士在公孙恩营门处对峙,公孙恩在赢豹的搀扶下出了大帐,公孙恩猛吸一口凉气。
  军营中的留守骑军不知所措,营外还有源源不断奔来的大秦将校,他们率领亲兵各自列队。其中有支持王翦的将校,也有呼应赢豹而赶来的大秦宗室将校,还有堵在两拨人之间,持中立的将校。
  “这回,热闹了!”公孙恩转身回帐,拿着一个鸽笼出来,笑了笑,将白鸽放了出去!
  “没想到你早有准备?”赢豹有点吃惊,因为公孙恩时刻处在他们的保护之中,他们并不知道公孙恩有信鸽一事。
  “没准,这对我来说是一件解脱!”公孙恩耸耸肩,难道他要告诉赢豹,这信鸽他也是刚刚得到么?
  第三十四章 刘仁轨
  潼关外的秦军虽然发生内讧,但投石机的节奏依旧在继续。
  “发报咸阳,等待大王裁决!”王翦黑着一张脸,将这事告一段落。公孙恩也被解除军职,软禁在赢豹大营,所部两千骑尽数拨给赢豹掌管。
  潼关内的守军神经绷得紧紧的,生怕天上掉下来的冰坨会砸倒自己头上。一直撑到了中午,秦军吃饭的时候才告一段落。
  黑齿常之也将城上守军换了一批,他本部三千人,加上武则天前后拨给他的兵马,总数才刚刚超过一万,在秦军投石机打击下,现在成了接近一万。
  看着走下城墙的周军都软绵绵的蹲坐在大营里,黑齿常之内心也是担忧。每次上城墙的部队,都是抽签决定的,抽中者哭丧着一张脸,活着走下城墙比中了五百万还高兴。但一个个又精疲力尽,这让黑齿常之如何不忧?
  士兵的情绪低沉,很是压抑。黑齿常之担心时间一长,自己的部下的士兵会不战自溃。现在已经有近百周军被吓疯吓傻,他可以想象,秦军一直这样打击下去,自己的部队会成什么样子!
  “将军,镇西将军率援军五万,大军正在关外二十里处驻扎。刘将军已带亲骑赶到关外,要求进城与将军叙事。”亲兵带来的消息,让黑齿常之精神一振,他和镇西将军也是旧识,很是佩服这个刘将军,说是他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摆一桌酒菜,我与刘相要好生叙旧一番!”黑齿常之对亲卫将说罢,带着其他亲兵疾步走向东城。
  率军来援的将军是刘仁轨,与黑齿常之见面后,紧紧握着双手,为两军汇合和握手,也为旧日恩情而握手,都很是激动。两人之间的交情,是打出来的。
  这事要从唐朝灭高句丽说起,要灭高句丽,就要先灭掉帮凶羽翼百济,于是唐高宗派苏烈苏定方带十万人灭了百济,黑齿常之是百济将军,自然会抵抗到底。当时百济国王和太子都被苏定方俘虏,各地还有百济残军,百济的一名王子逃到倭国,请求援兵。
  当时六十岁的刘仁轨兼职唐朝水军大将,负责给前线运输粮草。结果上级命令他强行出海,暴风将水军打残,刘仁轨被削职为白身,随军效力。后来唐军陆军一位将军身死,临时无奈只能把刘仁轨推上去,算是充数。
  这是刘仁轨第一次带兵出征,鉴于没有作战经验,所以刘仁轨治军非常严明。刘仁轨率唐军转战百济,所向无敌。百济将军道琛率百济军在熊津江口(即今韩国锦江)立两道栅栏,抗拒唐军。
  刘仁轨率部与新罗兵四面夹击,大败百济军,士卒争入栅内,由于便桥狭窄,落水及被唐军所歼达万余人。道琛连失两栅,遂解除对唐将刘仁愿的包围,退守任存城(在百济西部任存山)。刘仁轨见唐军少,就和刘仁愿合兵一股,养精蓄锐。
  而苏定方带十万大军攻击高句丽都城平壤,由于久战在外,时值寒冬,各部将士无心再战,就连苏定方都开始动摇,最后苏定方带十万大军于二月撤兵归国。
  唐高宗给刘仁轨诏书,让他率军归国,而且刘仁轨唐军将士也皆欲西归。刘仁轨客观、细致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决定坚守百济,伺机出击。并说服了其他唐朝将军,一起留在百济。
  百济各军汇聚,包围了刘仁轨,他们认为唐军孤城无援,即将撤退,从此未加防备。刘仁轨、刘仁愿知百济防卫松弛,遂七月趁其松懈,率部突袭,相继攻克支罗城(今韩国怀德)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歼敌及俘获甚众,分兵守之。
  百济将军率军退守真岘城(今韩国镇岑县),凭借该城临江高险,又当冲要,严兵守卫。随后不久,刘仁轨伺其稍懈,率新罗兵夜至城下,驱众从四面攀草登城,天亮时占据真砚城,终于打通了从新罗运粮的道路,减轻了后勤压力,利于唐军持续作战。
  刘仁愿遣使归国报捷,同时请求派兵增援。此时,唐高宗已得知倭国出兵增援百济,遂命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发山东水军七千人开赴熊津,援助刘仁轨。于是百济地区再次陷入僵持,双方都在等待援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