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3 / 4)
ps:网接上了,掉了两个收藏,痛心ing……
第九十七章 见秦王
远远望着高耸的咸阳城,公孙策心中感慨万千。从他离开这里,再到返回,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与咸阳,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哥,咸阳令李斯就在前面等你。”公孙恩半路等待,他一身黑色主调,不缺鲜亮的盔甲让公孙策一愣。不过想到秦王将公孙恩召为散骑常侍也就释然,这个散骑常侍不好当,当上了待遇自然也是极厚。
“家里都还好吧?”公孙策低声询问,生怕刘雅蝉听到。
“一切都好,三哥现在威名远播,好多人都来当咱的门客!不过大多数都只是天兵,很少有能带兵的。”好像在炫耀,公孙恩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的很详细。
不久咸阳令李斯的身影出现在公孙策眼中,似乎他现在的地位,和李斯差不多高低。李斯的职比他高,权比他大,但爵位不如他,而且他手中有兵!
“奉王命,咸阳令李斯出城五里迎接泾阳君西征凯旋!”李斯裹着棉衣,整个人已经彻底复活,一张清瘦的脸说不上难看,虽有气度,但在公孙策看来,还是有点讨厌的。
他可是深深的记着,李斯为他传授虎符时的场景。他被李斯小小的坑了一下,跪了老半天,这让他很不爽。
“知道了,我手下儿郎怎么安排?”公孙策人不下马,姿态高昂。
“城中军营足以安顿泾阳君麾下健儿,只是随军家眷就进不得咸阳。”李斯脸上挂着淡淡笑容,不以为意。
“城中军营?我看还是在城外扎营吧。一万多人太乱了,进城不方便。”公孙策哪里愿意把兵都带到城中,被人堵在城里,说话一点底气都没有。
“大王已在城中军营中赐下酒肉,犒赏泾阳君麾下健儿。又在建章宫设下宴席,招待泾阳君与诸位将军。”李斯哪能让公孙策在城外驻军,咸阳此时直属兵马只有五万,公孙策一部就要一万三四千,又是百战精锐,不能不防。
“李斯,孤是大秦封君。孤的臣子,并不是秦王的臣子!”公孙策很直白表示了自己半独立性的身份,公孙策已经知道董卓不久也要率着平西军返回咸阳。之后是其他各路将军,所有将军里,自己的兵力是最少的。
所以他才会被允许先行率部返回咸阳,秦王收他的兵,并不是贪图他的那一万兵,而是要他做个表率,只要公孙策把军队上交,后来的董卓三万人,也就要上交,再之后苻坚、高仙芝都要交兵权。
“可他们吃的是大秦的俸禄!而他们更是大秦的子民!”李斯强调说道,对此公孙策在马上哈哈大笑。
“李斯,你要记清楚!出咸阳时孤从大秦只拿了一枚虎符!平定西北,十成功劳里,孤自认能有三成!”公孙策说罢,冷哼一声,很不屑李斯的强盗逻辑。
李斯还要开口,公孙策大手一挥,将他制止。
盯着李斯,公孙策将虎符掏出,一把丢给李斯,说道:“虎符还给你,内有符骑一千,步兵两千。回去给秦王说,不是我公孙策自私,而是如今世道纷乱,秩序不存。手中无兵,我公孙策睡不安稳!”
公孙策冷峻的眼神下,李斯带着三千符兵灰溜溜的走了。
“此时的大秦,正是最虚弱的大秦!这样的机会也只有一次,下次,可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公孙策对身后部下说道。
“大秦各地尚需大军镇守,清剿残余乱军以及邪灵,无法抽调、集结。此时大秦军力不足五十万,而君上与平西将军董卓联手就有五万人,而且都是潜力极高的天兵,只要不出意外,这五万人就是今后最精锐的一批军队!”陈宫为大家分析道,这些迟早都要说,心思多的神将已经想通,现在说出来就是让所有人都明白。
“苻坚一部五万人,高仙芝、封常清集团还有西北降服那些小势力,加起来也要将近十万人!加上前面五万人,这可就要二十万人!大秦的军力,包括咸阳这五万人,都是被困死的军队!虽有三十万,为了大秦的根基,这三十万,是不能轻易调动的!”陈宫的语气很平淡,这一路过来,公孙策已经已西北各路势力取得了联系,那就是死保军权。
“正如公台所言,我们的这二十万人都是活军,可以随意移动的!现在各地都已经平稳,发展会是主旋律。想要取得对外话语权,就要看哪个国家拥有的活军多!可以说,大秦对外作战的军队,都在我们三方势力手中!”公孙策兵力是其中垫底的存在,不过有董卓这个铁杆盟友在,无人敢轻视。
“我手中的军队可以解散,但绝对不能交给秦国。就算要解散,也不能平白无故的解散。如今的世道,比战国还要乱,能让我放心的,只有你们!”公孙策很重的军阀心理,说到底还是兵家传承与本性作怪。
“必为君上大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众将抱拳齐说。
“咱儿子的心,是越来越黑了!”公孙厉对自己媳妇感叹,他从自家祖坟离开后,已经对人世很多东西看的很淡的。只想一家人富足平安,除此之外,只希望自己的孙儿可以多一些。
可公孙策野心勃勃的样子,让他心忧。他知道这事只要操作不当,绝对会大祸临头。咸阳的五万秦军虽然不能离开咸阳,但收拾公孙策这万把人还不是问题。
“想太多也是没用,儿孙自有儿孙福。”陈燕也在马车上看到了自己儿子跋扈的样子,除了觉得有点陌生之外,余下的就是高兴和担忧参半。毕竟跋扈也是本事的体现,更是招惹祸端的不二途径。
公孙策率军在咸阳城西靠水扎下营寨不久,李斯又来了。 ↑返回顶部↑
第九十七章 见秦王
远远望着高耸的咸阳城,公孙策心中感慨万千。从他离开这里,再到返回,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与咸阳,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哥,咸阳令李斯就在前面等你。”公孙恩半路等待,他一身黑色主调,不缺鲜亮的盔甲让公孙策一愣。不过想到秦王将公孙恩召为散骑常侍也就释然,这个散骑常侍不好当,当上了待遇自然也是极厚。
“家里都还好吧?”公孙策低声询问,生怕刘雅蝉听到。
“一切都好,三哥现在威名远播,好多人都来当咱的门客!不过大多数都只是天兵,很少有能带兵的。”好像在炫耀,公孙恩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的很详细。
不久咸阳令李斯的身影出现在公孙策眼中,似乎他现在的地位,和李斯差不多高低。李斯的职比他高,权比他大,但爵位不如他,而且他手中有兵!
“奉王命,咸阳令李斯出城五里迎接泾阳君西征凯旋!”李斯裹着棉衣,整个人已经彻底复活,一张清瘦的脸说不上难看,虽有气度,但在公孙策看来,还是有点讨厌的。
他可是深深的记着,李斯为他传授虎符时的场景。他被李斯小小的坑了一下,跪了老半天,这让他很不爽。
“知道了,我手下儿郎怎么安排?”公孙策人不下马,姿态高昂。
“城中军营足以安顿泾阳君麾下健儿,只是随军家眷就进不得咸阳。”李斯脸上挂着淡淡笑容,不以为意。
“城中军营?我看还是在城外扎营吧。一万多人太乱了,进城不方便。”公孙策哪里愿意把兵都带到城中,被人堵在城里,说话一点底气都没有。
“大王已在城中军营中赐下酒肉,犒赏泾阳君麾下健儿。又在建章宫设下宴席,招待泾阳君与诸位将军。”李斯哪能让公孙策在城外驻军,咸阳此时直属兵马只有五万,公孙策一部就要一万三四千,又是百战精锐,不能不防。
“李斯,孤是大秦封君。孤的臣子,并不是秦王的臣子!”公孙策很直白表示了自己半独立性的身份,公孙策已经知道董卓不久也要率着平西军返回咸阳。之后是其他各路将军,所有将军里,自己的兵力是最少的。
所以他才会被允许先行率部返回咸阳,秦王收他的兵,并不是贪图他的那一万兵,而是要他做个表率,只要公孙策把军队上交,后来的董卓三万人,也就要上交,再之后苻坚、高仙芝都要交兵权。
“可他们吃的是大秦的俸禄!而他们更是大秦的子民!”李斯强调说道,对此公孙策在马上哈哈大笑。
“李斯,你要记清楚!出咸阳时孤从大秦只拿了一枚虎符!平定西北,十成功劳里,孤自认能有三成!”公孙策说罢,冷哼一声,很不屑李斯的强盗逻辑。
李斯还要开口,公孙策大手一挥,将他制止。
盯着李斯,公孙策将虎符掏出,一把丢给李斯,说道:“虎符还给你,内有符骑一千,步兵两千。回去给秦王说,不是我公孙策自私,而是如今世道纷乱,秩序不存。手中无兵,我公孙策睡不安稳!”
公孙策冷峻的眼神下,李斯带着三千符兵灰溜溜的走了。
“此时的大秦,正是最虚弱的大秦!这样的机会也只有一次,下次,可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公孙策对身后部下说道。
“大秦各地尚需大军镇守,清剿残余乱军以及邪灵,无法抽调、集结。此时大秦军力不足五十万,而君上与平西将军董卓联手就有五万人,而且都是潜力极高的天兵,只要不出意外,这五万人就是今后最精锐的一批军队!”陈宫为大家分析道,这些迟早都要说,心思多的神将已经想通,现在说出来就是让所有人都明白。
“苻坚一部五万人,高仙芝、封常清集团还有西北降服那些小势力,加起来也要将近十万人!加上前面五万人,这可就要二十万人!大秦的军力,包括咸阳这五万人,都是被困死的军队!虽有三十万,为了大秦的根基,这三十万,是不能轻易调动的!”陈宫的语气很平淡,这一路过来,公孙策已经已西北各路势力取得了联系,那就是死保军权。
“正如公台所言,我们的这二十万人都是活军,可以随意移动的!现在各地都已经平稳,发展会是主旋律。想要取得对外话语权,就要看哪个国家拥有的活军多!可以说,大秦对外作战的军队,都在我们三方势力手中!”公孙策兵力是其中垫底的存在,不过有董卓这个铁杆盟友在,无人敢轻视。
“我手中的军队可以解散,但绝对不能交给秦国。就算要解散,也不能平白无故的解散。如今的世道,比战国还要乱,能让我放心的,只有你们!”公孙策很重的军阀心理,说到底还是兵家传承与本性作怪。
“必为君上大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众将抱拳齐说。
“咱儿子的心,是越来越黑了!”公孙厉对自己媳妇感叹,他从自家祖坟离开后,已经对人世很多东西看的很淡的。只想一家人富足平安,除此之外,只希望自己的孙儿可以多一些。
可公孙策野心勃勃的样子,让他心忧。他知道这事只要操作不当,绝对会大祸临头。咸阳的五万秦军虽然不能离开咸阳,但收拾公孙策这万把人还不是问题。
“想太多也是没用,儿孙自有儿孙福。”陈燕也在马车上看到了自己儿子跋扈的样子,除了觉得有点陌生之外,余下的就是高兴和担忧参半。毕竟跋扈也是本事的体现,更是招惹祸端的不二途径。
公孙策率军在咸阳城西靠水扎下营寨不久,李斯又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