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惜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便打了一个折扣。
  高顺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
  高顺这段话,不仅适用用于治兵理国,对现代企业用人也很有现实意义。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是他仍然不重用高顺。尤其是郝萌造反后,更加疏远高顺。
  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曲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夺了高顺的兵权。每逢战事,吕布又将部队交给高顺统率。《三国演义》刘备数次被高顺率军击败,可见高顺用兵之能和陷阵营之强悍。
  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起,到为吕布赴义身死,始终没有恨意怨言。
  《三国演义》里,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然后曹操缢杀了高顺。这段描写很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他“默然不语”中得到了升华。他没有象张任那样,说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万世的言语;也没有象张辽那样,顺应那个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
  如果高顺肯归降曹操,曹操未必不会重用他。高顺若归顺曹操,很可能会象张辽一样,成为一代名将。他选择了默然不语,成就了对吕布这个主人的忠,成就了跟随吕布多年的义,也成就了自己的清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