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正奇相合(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历代以来,哪个读书人不是将其奉为圭臬,对其尊崇至极。
  反正嬴政是从未听说过,有人敢歪曲孔圣的论语,拿它来恶搞。
  真要是有人这样做,那天下读书人一人一口唾沫都会将他淹死。
  不仅如此,还会被无数人写进书中,对其口诛笔伐,使其遗臭万年。
  没看到嬴政当年只是坑杀了一些方士,也被后世的读书人口诛笔伐了数千年,一直不得翻身么。
  朱元璋:“确实,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很合咱家的口味!”
  当年,朱元璋结束了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使华夏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统一全国,结束了战乱;大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力除腐败,为大明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奠定了基础。
  那会儿,学士宋濂曾将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所著经世书籍大学衍义进献给朱元璋,受到朱元璋的重视。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没读过书,算得上是大字不识一箩筐。
  但当了皇帝之后,他深知读书和知识的重要性,便日夜苦读,倒也对儒家经典知之甚详。
  皇明宝训中,记载了朱元璋的一则阅读感想:
  “朕始以为儒、吏不可信任,宦者则出入宫闱,抚育恩厚,情意相接,有所付託,必不负朕。及读大学衍义,乃见宦官用事、败人国家者甚多。虽曰宦官之过,亦人主宠爱之使然。向使宦者不得典兵、不得典政,虽欲为乱,其可得乎!”
  在总结历代专制统治的经验之后,朱元璋亦曾发出慨叹:“本于心者,道德仁义,其用为无穷;由乎法者,权谋术数,其用盖有时而穷。”
  孔子是开创儒学的宗师,对孔子的祭祀成为了尊崇儒学的象征。
  与多数开国帝王一样,朱元璋刚刚即位时,就下令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
  儒学能在历代获得成功,并深受上层领导者的喜爱,其中的一大原因是其对教育的重视。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一点,便大力发展以儒学、理学为官方学术的官方教育。
  在其推动下,明朝成为第一个明文规定在全国的各郡县都要建立官办儒学的王朝。
  对他来说,儒家也好,佛门、道教也罢,都只不过是维持统治的工具罢了。
  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来说,他当然希望这件工具越好用越好,并不希望这件工具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就不容易掌控。
  所以,后来朱元璋下令,开科举考试时,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并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又命东阁大学士吴沉等人根据‘敬天’、‘忠君’、‘孝亲’三个方面,从儒家经典中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相结合,专门编成书,以便形成全国上下思想的一致性。
  以此来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更好的维护朱家天子的统治地位。
  同样,朱元璋也不是安份守己的人,他喜欢大胆质疑后儒的注释,直接对经典做出自己的解释。
  但是,他的注解,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并未脱离原有的樊笼。
  是以,在看到曹正淳的话后,朱元璋才颇感兴趣。
  以这种离奇的角度来注释论语,这个作者一定是一個离经叛道之人。
  或许,只有后世那种思想解放的时代,才会有这种人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机会吧。
  王磊:“好离奇的说法,但细细想来,这种注释,也没什么不对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