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请先生教我(5 / 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看看子受继位成为帝辛之后,都干了些什么吧。
  其在位三十年,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
  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营建朝歌是想建立一个以朝歌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系,有如嬴政的政策一般。
  加重赋敛,这更没什么好说的,收税以奉养国家,属于正常手段。
  严格周祭制度,夏商周,周还在商后,哪来的周祭制度?完全是后人强加其头上的罪名。
  实际情况,却是因为殷商尚还是奴隶制度,国内分为奴隶和奴隶主,根本就没什么平民。
  如那八百诸侯,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奴隶主,他们的手底下都养着数以万计的奴隶。
  身为一国之君,帝辛想要解放奴隶,提高生产力,这本没有错。
  任谁坐到他那个位置,都会这样想,也会这样做。
  但是,帝辛没想到,来自奴隶主们的反扑浪潮,会让他以及殷商走向灭亡。
  他低估了奴隶主们的决心,和他们的强大。
  他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自己的队友,不,他没有队友。
  因为,他的想法太超前了,很难有奴隶主能接受他的做法。
  除了那些奴隶之外。
  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帝辛错就错在,他没有团结大多数,而是以寡敌众,焉有不败之理?
  这一点,就是改变用人政策的失败。
  当然,到了后期,帝辛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大势已成。
  身为君王,他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有错。
  但他也不可能向八百诸侯,也就是国内那些大奴隶主们认错。
  于是,他就将错就错,自暴自弃。
  后面,就有了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等罪名。
  最终,导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
  并为后世留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相关典故。
  再加上,当时明显处于王朝末期,殷商国内矛盾重重,积重难返。
  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多诸侯尽皆站出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帝辛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