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请降(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益州本地世家从轻处置?
  以皇帝的性格来说,这怎么可能?
  首先你参与了叛乱,其次你是世家,现在不削你,何时削你?
  所以...
  王生的计策固然是好计策,然而在皇帝的干预下,恐怕实施起来,就没有那种效果了。
  若是有效果的话,也只能说李雄的水平太低了,不足以成为对手。
  不过...
  李雄应当还是有些手段的。
  .....
  益州。
  成都。
  原蜀汉皇宫正殿之中,李雄的脸色有些沉郁。
  在他面前,有着两列泾渭分明的臣子们。
  一列身穿儒袍,手持笏板,是新成立的成汉国的文官们。
  他们有少数是本地世家之人,大部分是跟从李雄过来的本家人,亦或者是寒庶子弟。
  当然,掌管权力的尚书令还是他的人。
  另外一列,则是穿戴武官袍的武将们。
  其中有五成将军校尉们都是他李雄的亲信,两成是他父亲的亲信,剩下的三成,则是本地的世家子弟或者是依附与本地世家、与本地世家有关系的将军们。
  武将一列中,为首是他的叔父李流、李骧,后面的则是姑父李含、部将任回、上官惇、李攀、费佗、苻成、隗伯等人。
  文官一列中,为首的便是尚书令阎式。
  阎式之前担任始昌令,在齐万年起兵反晋,阎式、李特等率关陇流民十余万流入巴蜀、汉中。
  流民共推李特为主,为行镇北大将军。阎式担任李特的谋主。成汉建国,李雄即皇帝位,拜阎式为尚书令。除了世家之外,文武百官都出身粗豪,无朝廷之仪,阎式上疏请参考汉晋故事,立百官制度,李雄听从。
  在阎式身后,则是仆射杨褒、太宰李国、司空李离等人。
  在这些人的后面,则是几个本地世家的人,譬如谯同、张备等人。
  原本李特李雄带着六郡百姓到益州就食,没想到稀里糊涂的成为了流民帅,又以为晋朝已经时日无多了,便成立汉国。
  结果...
  齐王之乱被平定,他这边变得风雨飘摇起来了。
  尤其是本地世家的势力,最让他头疼。
  对于益州的世家势力,李雄还花费了不少时间,才搞清楚他们的关系。
  说到益州本土世家势力,就不得不从刘焉刘璋父子说起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