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军营变兵城(2 / 3)
“自从太子监国,每天忙碌不停。”鲁肃说道:“才要选定建造军营的地方,又得去寻找诸葛孔明。我听说诸葛孔明前往黄河,为的就是治理那边的水患。如今黄河没有泛滥也没有干旱,一切都是未雨绸缪,不知太子找他能有什么事情?”
“还能有什么事情。”曹恒摇头说道:“当初是我把他举荐给父皇,父皇重用了他,令他先去治理黄河。没想到的是,他到了黄河,却把地方百姓信任的神婆给扔进了河里,说是请神婆与河神商量一下,从今往后风调雨顺,不要再给两岸百姓找来麻烦。”
“诸葛孔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完全没想到诸葛亮会这么做,鲁肃错愕的向曹恒问道:“这样一来,地方百姓岂不是会吵闹不休?”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神婆向河神祈祷降雨或者不要泛滥,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曹恒说道:“可地方上的百姓却相信那些人,而且还给了那些人绝对高的荣耀。诸葛孔明把神婆扔进河里,这件事可大可小。要是处置的妥当,这件事不会太严重。可一旦处置的不当,很可能会给当地官府和朝廷惹来不少麻烦。”
“难怪太子急着要去。”鲁肃回道:“既然如此,我也不敢耽搁太子,这就陪着一道出城选定建造军营的地方。”
“鲁公认为我们到了地方,就能选定军营的地址?”由鲁肃陪同着走出官府,曹恒向他问了一句。
“长安城外地域辽阔。”鲁肃回道:“附近要山有山要水有水,选定建造军营的地方,并没有多么困难。太子要确定的,是选个什么样的地方建造军营。”
曹恒说道:“我想选定的地方,最好是个依山傍水,能够让将士们每天觉着赏心悦目,又可以与长安城形成掎角之势的去处。”
“太子不会是要在长安附近建造一座兵城?”鲁肃问了一句。
扭头看着他,曹恒诧异的问道:“鲁公说什么?”
“我是说,太子不会想要在长安城外建一座兵城。”鲁肃回道:“建造兵营,将士们住在里面也是枯燥的很。倒不如建造一座兵城,再令军需在城内开设一些商铺。这座兵城只允许将士们往来其中,不许任何外人出入。城内的商铺都是军需开设,再有一些消遣的去处。每天操练之后,将士们就可以在城里随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三年,对于将士们来说,也不会特别难熬。”
“说的有理。”曹恒赞许的点头:“起先我只想建造一处军营,鲁公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建造一座兵城好似比军营强了不少。”
“正是。”鲁肃回道:“兵城里面不仅仅可以住着将士们,也可以把他们的家眷送到城内。”
看着鲁肃,曹恒问道:“要是连同家眷也给送进城去,将士们会不会被消磨了斗志?”
“怎么可能。”鲁肃回道:“说它是一座兵城,其实也还是座军营。只不过将士们在城里各自安家,大军操练的时候参与操练也就是了。将士们的家眷送进城里,时日长远,这里才会更像一座城池。”
“鲁公说的是。”在鲁肃的陪同下,曹恒由张苞带着一队卫士护送,出了长安城,找寻着适合建造兵城的地方。
离开长安城以后,鲁肃陪着曹恒走向旷野。
放眼望去,长安的附近也能看到几处山峦。
指着其中一片山峦,曹恒向鲁肃问道:“鲁公,你觉着把兵城建造在那里怎样?依靠大山,又能与长安呈掎角之势彼此遥望,即便长安有了状况,将士们也可以及时赶到。”
望着曹恒指向的山峦,鲁肃回道:“我觉着那里并不适合建造兵城。”
“为什么?”曹恒诧异的问道:“难道背靠山峦建城不妥?”
“不妥。”鲁肃说道:“距长安太远,军中将士驻扎在那么远的地方,要是长安发生了变故,他们根本来不及策应。”
“鲁公认为兵城建造在什么地方合适?”曹恒又问。
“最多不能与长安相距十里。”鲁肃回道:“相距太远,并没有任何好处。”
“兵城需要建造成什么规模?”曹恒又问了鲁肃一句。
鲁肃说道:“大魏将士南征北战,常备军只会越来越多。我觉着兵城还是建造的相对大一些才好,即便不如长安,至少也要有长安的一半规模。”
“如此大规模的兵城,需要耗费多少钱财?”鲁肃提出建造至少有长安一般规模的兵城,曹恒一脸错愕的说道:“我觉着父皇应该不会准许。”
“耗费确实不少,却是长久之计。”鲁肃说道:“一旦兵城建造起来,将来不用出征的将士们就可以在这里休养生息。将士们生养的孩子,也可以在这座兵城里长大。”
“要是这么一来,早晚有一天,大魏的常备军不也会成了寻常的百姓?”曹恒摇头:“这样下去不妥。”
“太子认为怎样安顿才好?”鲁肃追问了一句。 ↑返回顶部↑
“还能有什么事情。”曹恒摇头说道:“当初是我把他举荐给父皇,父皇重用了他,令他先去治理黄河。没想到的是,他到了黄河,却把地方百姓信任的神婆给扔进了河里,说是请神婆与河神商量一下,从今往后风调雨顺,不要再给两岸百姓找来麻烦。”
“诸葛孔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完全没想到诸葛亮会这么做,鲁肃错愕的向曹恒问道:“这样一来,地方百姓岂不是会吵闹不休?”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神婆向河神祈祷降雨或者不要泛滥,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曹恒说道:“可地方上的百姓却相信那些人,而且还给了那些人绝对高的荣耀。诸葛孔明把神婆扔进河里,这件事可大可小。要是处置的妥当,这件事不会太严重。可一旦处置的不当,很可能会给当地官府和朝廷惹来不少麻烦。”
“难怪太子急着要去。”鲁肃回道:“既然如此,我也不敢耽搁太子,这就陪着一道出城选定建造军营的地方。”
“鲁公认为我们到了地方,就能选定军营的地址?”由鲁肃陪同着走出官府,曹恒向他问了一句。
“长安城外地域辽阔。”鲁肃回道:“附近要山有山要水有水,选定建造军营的地方,并没有多么困难。太子要确定的,是选个什么样的地方建造军营。”
曹恒说道:“我想选定的地方,最好是个依山傍水,能够让将士们每天觉着赏心悦目,又可以与长安城形成掎角之势的去处。”
“太子不会是要在长安附近建造一座兵城?”鲁肃问了一句。
扭头看着他,曹恒诧异的问道:“鲁公说什么?”
“我是说,太子不会想要在长安城外建一座兵城。”鲁肃回道:“建造兵营,将士们住在里面也是枯燥的很。倒不如建造一座兵城,再令军需在城内开设一些商铺。这座兵城只允许将士们往来其中,不许任何外人出入。城内的商铺都是军需开设,再有一些消遣的去处。每天操练之后,将士们就可以在城里随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三年,对于将士们来说,也不会特别难熬。”
“说的有理。”曹恒赞许的点头:“起先我只想建造一处军营,鲁公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建造一座兵城好似比军营强了不少。”
“正是。”鲁肃回道:“兵城里面不仅仅可以住着将士们,也可以把他们的家眷送到城内。”
看着鲁肃,曹恒问道:“要是连同家眷也给送进城去,将士们会不会被消磨了斗志?”
“怎么可能。”鲁肃回道:“说它是一座兵城,其实也还是座军营。只不过将士们在城里各自安家,大军操练的时候参与操练也就是了。将士们的家眷送进城里,时日长远,这里才会更像一座城池。”
“鲁公说的是。”在鲁肃的陪同下,曹恒由张苞带着一队卫士护送,出了长安城,找寻着适合建造兵城的地方。
离开长安城以后,鲁肃陪着曹恒走向旷野。
放眼望去,长安的附近也能看到几处山峦。
指着其中一片山峦,曹恒向鲁肃问道:“鲁公,你觉着把兵城建造在那里怎样?依靠大山,又能与长安呈掎角之势彼此遥望,即便长安有了状况,将士们也可以及时赶到。”
望着曹恒指向的山峦,鲁肃回道:“我觉着那里并不适合建造兵城。”
“为什么?”曹恒诧异的问道:“难道背靠山峦建城不妥?”
“不妥。”鲁肃说道:“距长安太远,军中将士驻扎在那么远的地方,要是长安发生了变故,他们根本来不及策应。”
“鲁公认为兵城建造在什么地方合适?”曹恒又问。
“最多不能与长安相距十里。”鲁肃回道:“相距太远,并没有任何好处。”
“兵城需要建造成什么规模?”曹恒又问了鲁肃一句。
鲁肃说道:“大魏将士南征北战,常备军只会越来越多。我觉着兵城还是建造的相对大一些才好,即便不如长安,至少也要有长安的一半规模。”
“如此大规模的兵城,需要耗费多少钱财?”鲁肃提出建造至少有长安一般规模的兵城,曹恒一脸错愕的说道:“我觉着父皇应该不会准许。”
“耗费确实不少,却是长久之计。”鲁肃说道:“一旦兵城建造起来,将来不用出征的将士们就可以在这里休养生息。将士们生养的孩子,也可以在这座兵城里长大。”
“要是这么一来,早晚有一天,大魏的常备军不也会成了寻常的百姓?”曹恒摇头:“这样下去不妥。”
“太子认为怎样安顿才好?”鲁肃追问了一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