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贺今行瞧着时候不早,便让大家提前下衙。他也回家换了官服,问星央要不要一起去荟芳馆。
  这几日贺冬出门在外,星央认不全草药就没去医馆,闷得无趣,自然答应。
  他给两匹马儿加足草料,回屋找出一顶宽檐帽带上,跟着今行雀跃地出门。
  层云积蓄在天边,被西斜的太阳一点点浸染。
  荟芳馆所在的整条街彩旗招展,摊贩夹道。被吸引而来的远不止读书人,男女老少皆可见,不时还有兵马司的兵员巡逻维持秩序。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建筑本体坐落在迤逦云霞中,就像一名红光满面的青年,蓬发着热情与朝气。
  越接近荟芳馆大门越人满为患,贺今行二人把臂相携才没被挤散,成功顺着人流进馆。
  游人绕过影壁就不能再往前,他停下脚步,放眼望去。
  馆内格局未曾大改,只左右池塘围着荟芳塔筑起数座水榭,以长廊连通;高台上撤去了所有不必要的器物与装饰,呈环状设席过百;上下皆座无虚席,甚至有一席挤二三人或是坐不下干脆站着的情形。
  台中央立有一尊青铜鼎,供奉着一副白绢黄边的御笔,即是明德帝亲题的荀夫子《劝学》选段。文会第一日便以此作为开篇的主题。
  一名中年文士立于御笔下首,背靠苍天落日,举着一卷文章慷慨陈词。
  时光的流逝毫不影响与会者高涨的热情,底下诸君有的仰首倾听,有的低声交谈看法,有的受到启发提笔疾书。窄袖素服的侍从穿梭其中,为他们添纸加墨。
  台上论罢,得到与会者赞许一片,坐镇于评席上的几位大儒也点头予以认可。这篇文章便被列为精品送至场外,张贴到影壁前的告示栏上。
  每贴一篇,守候已久的各书肆小报伙计便立刻涌上去抄录。不拘奇诗妙词巧文精论,只要是“荟芳馆才做出来的”,便能引人争相传阅。
  贺今行隔着栏杆浏览刚刚上榜的文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