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程知道接过名单,便去忙了。
  沈拾琅又叫了几个此次从京中随行的官员,让他们也带着人去搬粮。
  “通知在各地待命的官员,叫他们按照名单,将他们所在地方的商铺粮食,都搬出来。”沈拾琅说道,“都运往各自府衙。即日起,在城内外设粥棚,向百姓施粥。幼童优先,女子优先,老人优先。”
  “是。”
  沈拾琅的命令,西北各地没有交粮,包括粮没有交够的商铺,都被官兵直接闯入,将他们库中的粮食搬了出来。
  官兵们二话不说进铺子就搬,根本不给商铺辩解的时间,铺中的掌柜伙计,哪里能拦得住。
  眼睁睁的看着仓库的粮食都被搬空了。
  他们也不白搬,走时都会按照搬出粮食的重量给足市价的银子。
  也就是说,人家是按照以前正常的市价买的粮食。
  按正常的价格,包圆了你店内所有的粮食,没问题吧?
  甚至,沈拾琅还让人盯着那些铺子。
  他们只要一有新收的粮食运到铺子,便让官兵立即去再将粮食搬走。
  不白拿,给钱,按市价。
  可是折腾的那些铺子苦不堪言,都没处哭去。
  找谁哭?
  报官?
  就是官来抢……哦不,买的粮食啊!
  折腾了这么两三回后,那些粮食铺子也不能不做生意了啊。
  按市价卖也比关门一点儿钱都不赚了强。
  只能又恢复了市价。
  恢复价格之后,官兵们便不去搬了。
  之前他们买的那些粮食,也够用一阵子了。
  其他百姓也得买粮食不是?
  只要按照市价,不扰乱市场,普通百姓还是买得起粮食,吃得起饭的。
  一下子,各地又稳定了下来。
  部分城中的百姓不用担心买不起粮食,能够饱腹。
  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受旱情影响反倒是最大的,这些人仍旧靠施粥接济。
  但因为靠施粥接济的百姓数量减少,现在朝廷府衙的粮食也暂且够用来暂时解决困境了。
  沈拾琅往京中送了折子,减免西北两年的赋税。
  明日便是账号解封的日子,苏锦时激动地晚上迟迟睡不着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