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有种说法叫:不常生病的、身体好的,去诊所。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的,去大医院。】
  看个人选择嘛,有钱没钱,有时间没时间。
  姜海蓝和姚唯乘电梯回到一楼,先拿着单子去缴费窗口把钱付了。
  然后两人拿着处方单和缴费单去取药的窗口取药。
  巨大玻璃窗里面的人同样穿着白大褂,看了单子后,把药配好,装塑料袋里递给姜海蓝。
  ——
  清朝位面。
  “诊所?”
  听姜海蓝简单介绍了一下何为“诊所”以及“诊所”和“医院”的区别后,叶天士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城市的人们住得比较集中,人口也多,修建各种疾病都能治疗的大医院。
  而农村地区人们住得比较分散,就适合开小一点的诊所,百姓有个头疼脑热可以去看病配药。万一是诊所治不了的大病,再去城里的大医院。
  和他们这个时候也差不多,或者说,和古往今来差不多,乡野郎中、江湖游医给村里的百姓们看病,能不能看好,就看百姓命好不好,能不能遇上有本事的郎中。
  乡野开不起大一点的医馆,除非那个郎中家中实在有钱,不缺这三瓜两枣——大夫也是要赚钱养家的。
  但是姜海蓝说小诊所医生下重药,大医院医生更讲科学……
  叶天士皱起眉头,是药三分毒。
  如果想要快速治好,有时候确实需要下重药,重药伤身啊。这会儿治好了,将来年纪大了,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和心血补养。
  只能说是个人选择。
  有钱有时间的,生病了慢慢地治疗调养;没钱没时间的,花少量的钱,快速好起来,以后再付出代价。
  他捋了捋胡须,叹道,“活过当下再说吧,谁知道有没有年老的时候。”
  如果是我朝的百姓,能去天幕上那些诊所看病,能少花钱、见效快,那是求之不得。
  薛生白看着姜海蓝和她的同僚去了另一个窗口缴费,又去第三个窗口取药,“他们的医院,确实分得很细。”
  人家是大医院。
  “科室”多:姜海蓝等电梯的时候,给天幕之下的人们念了一下电梯旁那块牌牌上的字,什么“三楼是耳鼻喉科、口腔科”,“四楼是皮肤科”,“五楼是儿科”,“六楼是内科”,“七楼是心肾科”……
  分得实在是太细了,让他大开眼界。
  医生多:姜海蓝说医学专业分得就像电梯旁的指示牌一样细,什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法医学……
  【我们律师行业也有只做刑案、只做公司案件、只做婚姻家事案件的律师,做精做强。】她这么总结。
  再加上病人也多。
  薛生白很能理解为什么姜海蓝去买个药,还能搞得这么麻烦。
  他随手铺开一张纸,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记下了刚刚姜海蓝说的那些。
  虽然暂时用不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