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我如今留下记录,也许可以让我们的后人,少走一点弯路。
  那么只有一点呢。
  那也是我王祯今日之功。
  明代。
  徐光启眉目温和地听着姜海蓝絮絮叨叨因为种地的人少了,山林里杂草、藤蔓疯长,堵住了曾经穿过山林的山路。
  他微微一笑,轻声念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
  这个道理,千百年前孟子就已经说过了。
  这千百年,历朝历代的人们,难道就没有人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
  只是,做不到而已。
  但偏偏……徐光启望着天幕,目光深邃,偏偏天幕之上那个世界,让他看到了。
  那么,你能不能让我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作者有话要说:
  1、[1]《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采蘑菇的小姑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第52章 山林田土二
  天幕上那个世界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姜海蓝好(fei)为(hua)人(duo)师,语气愉快地bb道,“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类活动的减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成长。”
  “寨子上的人们不进山林里砍柴了,不去山林里放牛了,一年四季不穿过小路去种地了,那些藤藤草草自然就长起来了。”
  姜海蓝笑了笑,“为什么大家不进山了呢?因为大家去外地打工了。”
  “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得到的收入,不如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多,那大家自然会选择去外面打工。”
  “当口袋里有足够的钱,煮饭、炒菜、烧水、取暖,可以用电,可以买蜂窝煤、钢炭,可以用沼气、煤气、天然气、液化气……那大家自然不会再进山砍柴。”
  姜海蓝抬眼望向远处的山林,一大片一大片苍绿色的树林印入眼底。
  她故作深沉地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但是,有工业化,才有绿水青山。”
  ——
  各大平行时空的有识之士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现代人总有一个误解,以为古代没有发展近现代的工业,没有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到处都是青山绿水。
  但事实上,自隋末唐初起,就已经出现了森林枯竭的征兆。
  明朝不止有小冰期,也有林木稀少、山脉光秃。
  清朝就更不用说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为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