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廷玉故意低下头,心里暗暗好笑,小皇帝真沉不住气啊,惟恐大家忘记了他的生母皇太后之位。
  实际上,小皇帝真的操之过急了。
  如今又不是唐朝末期,掌权的宦官们,不把皇帝当人看的时代。
  先尊慈康皇太后,因为,她是诸皇子的嫡母,身份格外贵重。
  至于,小皇帝的生母,照礼制,不过晚几日,再上奏罢了。
  这么点事情,都耐不住性子,成得什么大事?
  几乎所有人认定,小皇帝没啥大出息,很可能是个庸主。
  但是,玉柱不这么看!
  当年,鳌拜执政的时候,老皇帝经常闹出无伤大雅的笑话。结果,鳌中堂丧失了警惕心,反被老皇帝所擒。
  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呐!
  玉柱不动声色的瞥了眼小皇帝,嗯哼,也好,将来只怕是有机会经典一问了。
  皇上,何故谋反?
  实话说,由于老皇帝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二十几个皇子,除了老五之外,没有一个是文盲。
  散起之后,随着一声令下,步军衙们的官兵们和顺天府的差役们,马上行动了起来。
  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准备迎接大行皇帝的梓宫回京。
  如今的京城,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
  时人云:天晴时则沙深埋足,尘细扑面。阴雨时则污泥满道,臭气蒸天。
  可见,当时京城道路环境恶劣到什么程度?
  第946章 曹操算个啥?
  即使有《大清会典》,但是,在庙堂之上,从来都是当权者说了算。
  方今天下,慈康皇太后垂帘听政,八辅臣赞襄一切政务。
  大白话是,这九个人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大清会典》。
  十岁的小皇帝,也就是个牵线木偶罢了!
  从乾清宫出来之后,内务府总管海章和董殿邦,便被叫到了南熏殿。
  见玉柱没有出头说话的意思,老五心思一动,便板着脸,叮嘱他们两个:“国丧大事,乃是朝廷的根本,你二人务必勤谨当差。不然的话,仔细剥了你们的皮,懂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谁还不懂啊?
  海章和董殿邦,都是老皇帝的上三旗包衣心腹。
  但是,这已经是过去式了。
  “嗻。”海章和董殿邦也都不傻,赶紧扎千答应了。
  遗诏颁布之后,八辅臣的头等大事,就是把老皇帝的国丧,办得风风光光,让人无话可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